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四十八章 銳意革新

 
“免朝參?”謝遷聞言皺眉。

 
對於大明的官員,一般年老身體有疾病的,皇帝體恤的話,是可以免朝參的。

 
像張周這樣年輕氣盛的,一看就是龍精虎猛的,怎麼也不像是老態龍鍾不能每天上朝的……

 
張周笑道:“多謝陛下體諒。”

 
李榮笑盈盈道:“您要謝恩,不妨隨咱家前去西暖閣,陛下已在西暖閣恭候。另外陛下有旨,上聽處今日便正式行事了。”

 
李東陽走過來問道:“上聽處入值之人不是還沒定下來?”

 
“張部堂是早就定好的。”李榮提醒了一下。

 
大概的意思是。

 
別人是不是上聽處成員不重要,陛下要的,是這位張尚書在上聽處,他一個人頂一個衙門了。

 
你們不是喜歡找一群沒用的人給他打下手,意思是要削弱上聽處在朝的地位嗎?

 
那也無妨。

 
如果張周的手下沒能力,皇帝聽他一個人的意見就夠。

 
皇帝在還沒定下上聽處成員的情況下,直接讓李榮來宣佈上聽處掛牌營業,等於是反將了眾大臣一軍……也讓他們意識到,皇帝所謂的上聽處只是給張週一個人所設,這是逼著文臣在上聽處中安排有能力的人,去制衡張周。

 
而不是找一群沒能力的人去扯後腿。

 
“那是該去謝恩了。”張周笑道,“勞煩李公公引路。”

 
“請!”

 
本來林瀚、沈祿等人還沒等過來找張周道賀,卻是張周這邊就已經被李榮給叫走了。

 
且還是單獨入內廷面聖,這待遇明顯就比內閣首輔還高一籌。

 
是個大臣都能看出來,這朝堂格局已經跟以往完全不同了。

 
……

 
……

 
乾清宮旁的西暖閣。

 
此時賢妃母子已經遷出了此處,這裡成為朱祐樘平時辦公之所,寒冬臘月的,朱祐樘進到裡面大概就有種不想出去的意思。

 
君臣見禮之後。

 
朱祐樘道:“秉寬,朕知道,也該多出去走走,但這天太冷了。昨日一場雪,京師各處都有賑濟災民的奏請,話說去年中原還是有地方鬧了旱災,有百姓往京師周邊聚攏,朕對於天災人禍……也是無可奈何啊。”

 
再好的年景,也會遭災,也會有災民。

 
在這年頭,全靠天吃飯,百姓對於天時的依賴太重,光靠朝廷的賑濟是沒用的。

 
或者說,朝廷上層的本意是好的,沒有哪個皇帝想自挖牆角,但奈何不是所有的災情都會被如實上報,也不是每一粒糧食都會發到災民手上。

 
這就會導致上下之間訊息和溝通的斷層。

 
“朕讓皇宮各處湊了幾千兩銀子,添置一些冬衣,給京師之外的災民發上,另外最近京師周邊也都在開設粥場,朕希望今年冬天,不會有任何一名百姓因為窮困和流離,而失去性命,來年他們都能平安回到鄉土。”

 
朱祐樘體現出了一個仁君的寬厚。

 
張周道:“陛下,賑災之事臣不太懂,不能為您分憂。”

 
“不用處處都倚賴於你,如果賑災這點小事,也需要你的話,那你不是忙死了?”朱祐樘笑呵呵的模樣。

 
從朱祐樘的神色,也體現出,當年京師周邊流民的情況,其實已是歷年最好的。

 
中原百姓遭災,一般最先往京師周邊聚攏,因為順天府是皇帝跟百姓之間溝通最近的地方,一切發生的事情,也是最容易通過一些渠道傳到皇帝耳中的……在賑災方面時效性也是最好的。

 
“秉寬,給你看個好東西。”

 
朱祐樘拉張周到西暖閣他的案桌旁。

 
隨即打開一方木匣,裡面是一堆好似公文案牘的東西。

 
“陛下,這是……”

 
張周也不明白朱祐樘又興起什麼奇怪的興趣。

 
朱祐樘道:“這些是朕從各處找來的方術丹方,但朕不是很懂,你給參詳一下……”

 
張週一聽就明白了。

 
朱祐樘其實在心中,仍舊是傾向於把他這個仁臣,當成是方士看待的。

 
或者說,朱祐樘心中長生的夢想,近乎全都寄託在他張秉寬身上了。

 
張周道:“陛下,若是這塵世間的普通藥草,就能讓人長生的話,那估計這世上早就有長生之人。陛下還是不應把太多的精神放在這方面才是。”

 
拆臺也是要拆的。

 
“朕不求長生,求個延年益壽,求個強身健體總未超出人之常情吧?”

 
朱祐樘道,“朕也知道,不該求於神明仙草,但朕也翻閱過很多的典籍,得知自古以來,百歲以上的老人還是很多的。朕再退一步,哪怕讓朕強身健體十五年,讓朕能親自看到平草原,朕也是心滿意足的。秉寬,你有何良策?”

 
張周笑道:“陛下,臣怕您虛不受補。”

 
朱祐樘擺擺手道:“不怕,朕現在身體比頭幾年好多了,就算你下點猛藥,朕也能受得住!若是常年當個病秧子,還真不如風風火火好好活幾年!秉寬,你有什麼良方,儘管用,朕都受得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