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七十四章 隊列不穩

<div id="tet_c">乾清宮內,中午過後,李榮來通稟了有關朱厚照出宮後的行程。

“見見民間的學子,那些都是秉寬為了栽培有用的人才,特地挑選的,名義上是給他自己用,為的是興礦業、鍛造、王恭廠之事,但也是為造船和將來能有派的上用場的人才,儒官可以治國,但不能治事啊。”

朱佑樘在李榮面前直言不諱。

似乎他對於文官治事能力的薄弱是深有感觸的。

李榮笑道:“東廠查過,都是一些沒有背景的孩子,很多都是匠人子弟,只怕將來難以成大事。”

“不用他們成大事,只要能做到學以致用就好,再由他們栽培出新的弟子來,朕覺得秉寬如此做很有必要,也不能什麼事總指望秉寬一人。如果秉寬能將他所學的,教給更多賢能,讓大明在這些方面到處都是人才,有何不可呢?”

朱佑樘作為君王,自然知道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李榮本來並不贊成去培養什麼“特殊人才”,但既然現在皇帝對此都充滿期待,而且張周做事一向都是跟皇帝申請和知會的,基本沒有自作主張的時候,這就會讓他覺得,自己還是站在皇帝這邊比較穩妥。

“陛下所言極是,大明中興有望。”李榮趕緊吹捧。

朱佑樘道:“東廠最近可有查到朝中人,對於西北的戰事有何言論?”

皇帝很注意特務機構的運轉。

李榮小心翼翼道:“朝野上下,對於此戰議論雖多,但似……都不在正點上。”

“何為正點?”

朱佑樘都沒聽明白,你李榮還挺有“主見”啊?

你都能自行判斷什麼叫“正點”了?

李榮道:“從陛下在朝堂提出要引兵進河套,就有人提出河套之地不足取,一無要隘把守,再是地廣人疏且常為韃靼人所擾,關隘修築必定要勞民傷財,若是不修關隘,則在養兵、養民上靡費甚多。”

“哼哼。”朱佑樘臉色不善,似乎對此很不屑。

李榮分析道:“若是從延綏等處調撥錢糧往河套之地,每年將會增加數十萬兩的開支,只怕西北錢糧調度會更加窘迫。”

“算他們說對了吧,但如果只因為要增加靡費,就將大好的河山置之不理,那朕還有何顏面見大明的列祖列宗?”

朱佑樘在說這話時,有幾分豪氣干雲。

朕就算當不了開疆拓土的君王,至少也不能把祖宗的土地給丟了。

李榮道:“繼而就有人說,既然想拿回河套之地,就該以蔡國公、新建伯等人領兵,或是事半功倍,而不是像現在這般,行軍拖沓而不見成果。要做就要做到最有成效之事。”

“呵呵。”朱佑樘不怒反笑道,“他們倒還不愚鈍,知道秉寬的作用。”

李榮陪笑道:“他們自然是不能明白陛下深意的,不過也有人在說,最近幾年大明在軍務之事上過於重視,反而對於大明的教化等事有些疏忽了,且大明過去幾年天災不斷,若是能把用在西北的心思用在百姓身上……”

朱佑樘抬手打斷了李榮的話,他似乎已經聽不下去。

他好像也明白了為何李榮會說,朝中人的意見不在“正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