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不合理中的合理

有關犒賞那份,陳寬沒有讀,隨後退回去,等著朱佑樘對此進行點評。

朱佑樘道:“保國公出徵日短,已有功勳取得,且河套之地已無韃靼大規模調動的跡象,是為大明軍威的體現。”

在場大臣一聽,嘿,這話也有道理。

正因為大明的軍威在那擺著,韃靼人不敢跟大明正面迎敵,才導致朱暉取得的戰功很少,但就這樣還是讓他刮到了四個韃子人頭的大獎,這充分體現了朱暉的“能力”。

而一旁的李榮聽著不對味。

李榮心裡覺察不妙,他心想,花馬池可是跟河套之地接壤的,只是花馬池在東河套之地的西邊,而朱暉五路人馬出兵是在東河套之地的東走廊,中間夾著荒漠之地,但這能說河套之地不會有韃靼人活動的跡象?

如果沒有的話,那豈不是說……那位蔡國公的預言不能成真?

裝!

陛下,您可真會裝。

李榮臉色不動,卻是靜靜觀察下面大臣的反應。

此時劉健走出來道:“陛下,既然河套出兵的目的已達,當以將士撤回關隘之地。”

連劉健都主張撤兵了。

首輔的意見,在朝野上下是很重的,很多大臣覺察出,這應該就是傳統文臣應該所秉承的態度。

你朱暉也就那樣了,再讓你往北走,真讓你遇到韃靼人,還不定鬧出什麼么蛾子,就當你是帶兵巡查河套之地,現在也該撤回來,至少讓你的兵馬有關隘作為屏障,難道你還想殺進韃靼人的老巢不成?

朱佑樘聽到退兵的建議,臉色不冷不淡,幽幽一嘆道:“此番出征可謂是大張旗鼓,若只是以目前的結果來結束戰事,是否太過於勞師動眾?”

意思是,不撤。

劉健道:“我朝出兵人馬分散於各處,各路人馬協應不夠,以至於幾路人馬之間不能呼應和調集,若遇韃靼集合兵馬一一分襲,或會陷入孤立難援,此時撤兵也是為對各處最好的交代了。”

言外之意,陛下,咱還是見好就收吧。

看看那個保國公,分要分兵五路,就算火炮和火銃再厲害,韃靼人集合個幾萬人馬襲擊一路,指望保國公那幾路人馬能互相增援?

別到時來個全軍覆沒。

現在殺了四個人頭,已經算是有成果,也不至於說是毫無寸功,獎賞幾個人就撤回來,皆大歡喜。

朱佑樘面色不悅,卻沒反駁,看了看一旁的李榮。

李榮知道皇帝這會是要拿自己當槍使,他走出來笑道:“劉閣老,以目前所得的戰況來看,韃靼各處都無調動的跡象,這會便退兵,只怕會影響了三軍將士的士氣吧?”

說到這裡,李榮看了看皇帝,神色似還無寬解,他又增加了一句,“況且大同鎮還有新建伯坐鎮,韃靼人要是敢傾巢而出,只怕他們還是要掂量掂量後果的。”

劉健看老成持重的李榮都出來幫皇帝圓場,他很識趣退回到臣班。

大概是在說,我的意見就這樣,管你聽不聽呢。

以後出了事,可別說我沒提醒過。

朱佑樘道:“退兵之事,朕再酌情思量,眼下最重要的是保證各路人馬的糧草增援,互相協應很重要。朕在想,若是韃靼人不跟保國公在河套正面迎戰,會不會從旁處來襲擾邊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