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九十八章 什麼叫勇氣

  北邊一場中規模的戰事即將要開始。

  而在黃河的南岸,大明跟韃靼騎兵的正面拉鋸戰已經開打,仍舊是周旋式打法,韃靼一方也不敢正面與明朝軍隊作戰,兩翼不斷快速突進和撤退,將大明的軍隊來回拉扯,而寧夏邊軍一方因為炮彈和槍彈數量不足,也在儘可能藏拙。

  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的王旗,出現在了大明軍隊正前方不到三里的地方。

  當王旗出現時,韃靼兩路人馬從兩翼突進,這次好像是一往無前,大明軍隊的排頭兵在發出幾百發火銃之後,本來所得到的軍令是死都不能退,但被韃靼人的氣勢所威懾,大明軍隊的先鋒人馬也不得不回撤。

  這是開戰之後,大明軍隊第一次回撤,讓出了之前所佔據的地盤,並有轉攻為守的意思。

  對於韃靼人來說,就是轉守為攻了。

  “父汗,如您所料,明朝果然派兵渡河了。”說話的是巴圖蒙克的長子圖魯博羅特。

  這次達延汗出征,幾個兒子中只是帶了兩個年長的兒子,本來以為並不算什麼,只是跟以前一樣,劫掠完了就走,誰知連自己行動的路線都被大明一方完全猜透,就算幾次戰事損失並不是很大,卻也折損了兩千多人馬。

  更要命的是,本來士氣就不高,是靠這一戰來提升士氣,結果幾場戰事下來,將士們人困馬乏,且好像是疲於奔命一樣到了黃河邊,被滔滔河水擋住去路。

  軍中的士氣一降再降,現在巴圖蒙克也有點懷疑,這次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了。

  巴圖蒙克手上也有個望遠鏡,是之前在寧夏作戰時,他從大明一邊搶來的,這是整個草原第一個望遠鏡,以至於這東西只有巴圖蒙克才有資格使用。

  “明朝人明明也已經是強弩之末,為何還要這般拼命?”巴圖蒙克也想不明白。

  你們明朝人已經得到了軍功,是該讓出一些好處給我們了,這樣互利互惠,下次我們還能“禮尚往來”。

  現在你們把我們的人馬給吞了,我們北渡黃河,搶你們點人,怎麼了?

  至於要這麼拼命?明明只有不到一萬人,非要跟我們近三萬精銳騎兵正面作戰,你們真以為戰場上可以做到百戰不殆?

  圖魯道:“父汗,我怕二弟在河對岸有衝動之舉。”

  “讓他去!”巴圖蒙克顯得無所謂,“以本汗所知,明朝能派出去的人馬,最多有兩千,且都是疲敝之兵,他們引以為傲的神機營,也已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你二弟有勇氣一戰,比軍中很多將領要好。”

  這話雖然沒有去指責圖魯,但明顯有針對之意。

  先前幾場戰事,巴圖蒙克有意壓制二兒子烏魯斯,讓大兒子和其嫡系有所表現,結果幾場下來,表現都不盡如人意。

  這時候巴圖蒙克突然讓二兒子在河對岸跟大明的軍隊硬拼,其實就是想讓大兒子知道,伱再不努力,你二弟就要把本該屬於你的東西給搶走了。

  “那父汗,還要繼續派兵渡河嗎?”

  圖魯雖然身體不太好,但競爭意識很強烈,他可不會坐視二弟搶他的地位。

  巴圖蒙克道:“計劃不變,分部過河,一批過去一千九百人馬,再過去五批人之後,暫時停到中午。我還想知道對面大明的人馬到底還有沒有實力與我們一戰,如果沒有,就算不能把他們全數殲滅,也不能讓他們留在我們的尾巴處,要斬斷之後,才能全軍渡河!”

  ……

  ……

  南岸,大明軍中。

  楊一清的中軍已經壓上去,最後被韃靼人兩翼的兵馬給壓迫,隨著大明兩翼兵馬回退,楊一清的中軍也不得不後撤,以保證韃靼人不會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元寶小說

  “韃子太多了。”

  郭鍧帶兵守住陣線一段時間,在回撤時,回到楊一清這邊來。

  張僩道:“郭總兵還有心思到此來?不怕韃子趁虛而入嗎?退的時候,可容易出亂子。”

  郭鍧急忙道:“卑職只是來通告前線狀況,韃子並沒有追,他們仍有顧慮,看起來他們的目的不在於我們,而在於要渡河。”

  張僩罵罵咧咧道:“咱家有眼睛,這裡距離前線能有幾步路?還用你來通告?”

  隨即二人都將目光落到楊一清身上,楊一清道:“韃靼人的目標是要渡河劫掠,他們寇邊的目的,從來都不是戰略上取得多少首級軍功,而是要獲得多少人畜財貨。對他們而言,能獲取利益,丟下一些屍體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回去之後,這些死去之人的女眷和財貨,也會是屬於他們的。”

  “還真是……與眾不同。”張僩苦笑。

  但他知道楊一清所說的沒錯。

  韃靼人基本上不會跟大明計較一地的得失,因為他們打下來也佔不了,也不會計較戰場上能殺多少大明將士,最主要的還是看能搶回去多少有用的東西。

  為了生存。

  “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本事,也是我高估了將士們拼死一戰的決心。”楊一清好似是在認錯一般。

  張僩趕緊道:“楊軍門,咱還沒敗呢,可別說喪氣話。”

  說著還看郭鍧一眼,郭鍧趕緊將頭轉向一邊,意思是我沒聽到。

  楊一清道:“目前要破局,非要有人挺身而出不可,要麼只能等平江伯或是保國公的人馬殺到,否則……以我們的實力,最多是跟韃靼人做周旋,甚至容易在此折戟沉沙。”

  張僩道:“哎呀,楊軍門總算看出此戰的兇險了,韃子身經百戰,可不是容易對付的。以前咱頭疼的是火篩,可韃靼小王子的實力絲毫不弱於火篩,草原上到處是狼啊!”

  楊一清沒理會,對郭鍧道:“撤五里之外,重新紮營,到五里之外寸步不退,韃靼再來,派刀斧手於後準備,撤退者斬立決!”

  給你們退的機會,退五里,但不是說可以一退再退。

  就當是佯退,讓韃靼人摸不著頭腦,他們忌憚我們的火器,必定不敢全力追趕,等扎穩腳跟之後,再做盤算了。

  ……

  ……

  黃河北岸,一場廝殺正在進行中。

  崔元所部七百多人以逸待勞,以兩排手持火銃的騎兵,對戰衝殺而來的韃靼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