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五百三十七章 破局的關鍵

  “陛下,永平府地方鬧騰不輕,有幾個大的官紳,被以通番的罪名給拿了,地方上意見不小,但到目前為止,朝中尚未有誰對其申辯。”蕭敬道。

  朱祐樘點頭:“嗯。都通番了,誰出來說話,那不是說明背後有鬼嗎?”

  蕭敬汗顏。

  套的罪名都那麼瘮人,以至於連言官都不好隨便插手,畢竟還是廠衛去督辦的事情,言官對於背後的證據鏈不清楚,也都怕自己捲入其中,雖然多數人都知道,所謂的通番很可能就是廠衛為了堵住世人悠悠之口而羅織的罪名。

  “沒人給開礦的事找麻煩,一切就是值得的。”朱祐樘似乎明知道這群人是被冤枉的,卻並不想為這群人申冤,“他們也該為自己先前所行之事,而負責!”

  蕭敬問道:“那在論罪上……”

  朱祐樘道:“交給秉寬吧,相信秉寬並不會趕盡殺絕,但也並不會善罷甘休。有些事就是這樣,如果不做得狠一點,如何讓那群人無話可說呢?”

  蕭敬也瞬間明白,所謂的“那些人”,其實就是朝中主流的傳統文臣。

  “各邊地的戰事如何?”朱祐樘似乎想把永平府的事翻篇了,改而關注於旁的事。

  蕭敬道:“各地都有出兵的上奏,以大同、偏頭關的出兵最為迅捷,不過有薊鎮巡撫劉宇出兵在後,聽說是調集騎兵六千多,往大寧方向而去,因為薊鎮距離京師最近,其消息傳遞最快,即便其出兵不是最先的,消息卻是源源不斷。”

  “劉宇……”

  朱祐樘唸叨到這個名字,微微皺眉,似乎皇帝對劉宇也不太好定性。

  就好似劉宇在朝中有極大的爭議一樣。

  一邊是馬文升覺得劉宇本事超群,是可以栽培的名帥,甚至可以讓他入朝當侍郎、尚書,一邊卻又是一些人認為此人刻薄貪財,甚至是為了逢迎上司不擇手段。

  總之劉宇在朝的風評,是屬於兩種極端的。

  蕭敬道:“陛下,以劉巡撫先前於地方上的政績來說,應該不是普通人。其有能力,但為人詬病的地方也不少。”

  “嗯。”朱祐樘頷首,“以往朕是不太想用這種人的,太過機巧了。但有秉寬珠玉在前,朕覺得,就算他在一些品行上,未必能盡如人意,但至少還是能做事的,只要收斂那些不太好的心性便可。”

  蕭敬心中在琢磨。

  不太好的心性……這是說,刨除了缺點就可以全是優點是嗎?缺點有那麼好排除的嗎?

  陛下您乾脆說,因為張秉寬在朝中得罪的人太多,要找那些有劣跡但有能力的人,逼著其不得不站在張秉寬那邊……這說法或許更能讓人接受。

  “下旨嘉獎!”朱祐樘道,“讓翰林院草擬嘉獎的諭旨,就說朕對於薊州鎮的出兵效率,很是滿意,讓各處的憲官和總兵官都看看,只要能做事的,哪怕有時會被人參劾攻訐,朕也是會推崇的!”

  蕭敬恭謹道:“奴婢這就去傳話。”

  “好。”朱祐樘又點頭道,“順帶也嘉獎一下建昌伯。”

  “嗯?”

  蕭敬很想問,確定是建昌伯,而不是新建伯?

  都帶個建字,但二人做事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朱祐樘笑道:“延齡做事也挺辛苦的,既然讓他去做一些苦差事,也該適當給他一些鼓勵,朕也是想讓朝中人知曉,無論是不是外戚,無論以往的能力如何,只要用心為朝廷做事,朕都會看在眼裡。”

  蕭敬心裡又在瞎琢磨。

  陛下,您就說是因為皇后的關係,故意給您小舅子一點甜頭,為的是讓您的皇宮內苑更加安穩,這樣的說法還更容易讓人接受。

  “對了,把王瓊給朕召過來,朕要與他商議一些軍機之事,畢竟他很快就要赴任西北了,這對於未來西北五六年的軍政安穩,可是很重要的事情,去安排吧。”

  “是。”

  ……

  ……

  本來朱祐樘跟大臣所說的,是在這次巡兵的戰事結束之後,由王瓊去延綏接替秦紘為三邊總制。

  但眼下朱祐樘已迫不及待要派王瓊去了。

  等於說……

  這場戰事的下半場,將會由王瓊來主導。

  這對於王瓊來說,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因為王瓊一上來,就要主導一場看起來不會有什麼戰果的戰事,而這將會是他是否能服眾,以及面對朝中洶湧輿論的第一次表現機會。

  如果是秦紘這種即將退休的大臣,這樣的戰事原則無過便是功。

  那他王瓊,則是無功便是過。

  可能朱祐樘也正是清楚這一點,所以派一個更激進一點的王瓊去西北,以保證這場戰事能取得一些,讓他這個皇帝滿意的結果。

  這就讓王瓊感覺到肩膀上的壓力。

  更要命的是,張周還不在京師,王瓊赴任之前沒法去拜訪和徵求張周的意見,想在這種情況下於戰場上取得一些成果……王瓊就算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破局的關鍵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