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五百七十九章 他的下場你的榜樣

  皇帝明顯已經不想再設立提督京營勳臣的職位,張懋很可能是最後一任提督京營的勳臣。

  以後皇帝會把京營的軍權分散交給不同的將領,這也是景泰之後一早就定下的規則,但也正是因為英國公家族的勢力,才讓張懋在最近二十年一家獨大。

  而皇帝似乎更想恢復景泰時期,由兵部來提調軍權的做法,以張周為兵部尚書,負責京營的調配,而日常操練等事才會交給那些勳臣來完成。

  “也別說朕不給他姓張的面子,給他調三千人,隨他去偏頭關,此番出兵就從偏頭關調集,新建伯會協同於他。給他三萬兵馬,若是能建功立業,朕也絕對不會虧待他!”

  朱祐樘說著,將一份草擬的詔書合上,交給蕭敬道,“再讓翰林院的人給斟酌一下,回頭再給秉寬看看。此戰朕也希望能打贏,姓張的也不想成為第二個朱暉吧?既要領兵到西北,就要做出點樣子,哪怕是兵敗了,只要是奮勇殺敵,朕也會嘉獎。否則……哼哼!”

  你努力去打了,哪怕是兵敗身死,朕也會記伱的功勞。

  但若是怯戰,就算是戰果還不錯,朕也不會饒了你。

  朱暉的下場,就是你的榜樣。

  ……

  ……

  不出任何意外的,第二日的朝議時,張懋自己主動出來請纓,要去西北建功立業。

  而皇帝則在審慎決斷後,答應了張懋的提請。

  並規定張懋必須要在當日完成點兵和出征事宜,甚至皇帝說明會親自去城門口為他餞行。

  朝議結束之後。

  張懋連府門都不用回,已經有人給他準備好了馬匹,行禮什麼的也不用帶,沿途會有人為他準備,隨後張懋就去軍營點兵,而兵馬也是早就做準備好的,三千京營士兵,並不攜帶輜重,只需要以輕騎配合燧石銃,便如此可以踏上前往戰場的路途。

  德勝門前。

  張懋點兵結束之後,便早早在這裡等候皇帝的駕臨。

  而張周與兵部中人先一步抵達。

  張懋看到張周之後,眼神中有一股兇惡,大概是覺得這次都是張周在背後給他挖坑。

  “英國公,不知可有準備好?需要在下做點什麼?”張周主動過去打招呼。

  張懋道:“老夫只問你,到了偏關之後,老夫下一步該往何處進兵?”

  跟著張周過來的幾名研武堂成員,見張懋態度如此不善,便知道可能是張老頭正在動怒,他們都很識趣先避開。

  只有陸完一人好像很不在意這些,一直立在張周身側。

  張周輕嘆道:“韃靼在何處活動,英國公便領兵前去何處,你是主帥,具體行軍事宜無須我來提點。”

  正說著,張銳一身戎裝,帶著幾名京營的嫡系將領前來。

  這次不單是張懋要前去西北,連他目前在世的最年長的兒子張銳也要一起去,但張懋的大孫子張侖不會前去,大概是不想被韃靼人一鍋端了,張侖算是“人質”。

  且張侖在朱暉領兵進河套時,受了傷,回到京城之後也一直在養傷,雖然張侖的傷情早就無大礙。

  “見過張部堂。”相比於張懋對張周態度的不善,張銳對張周可說是畢恭畢敬的。

  畢竟張周曾救過他的命,且給了他第二次生命,讓他有機會重新踏上戰場,去實現心中的報復。

  且張銳一直都覺得,張家的地位是要靠領兵獲勝來取得,而不是靠祖上的廕庇,所以張銳很支持這次張懋領兵出征的事。

  張周笑道:“張將軍真是有英姿,令我自愧不如啊。”

  “是啊?秉寬,這兩年你也只有在威寧海一戰時,一次領兵出征的機會而已,且還沒有跟韃子正面交戰,多都是在幕後,你就沒想過,要為自己積累聲望?老夫倒覺得,你應該多去西北走走,讓軍中上下都認得你。”張懋態度仍舊不善。

  但因為兒子在旁,張懋也沒發作。

  張周笑道:“下次一定。”

  張懋一愣。

  這話……

  分明就是在嗆他啊。

  就好像是他張懋這次搶了張周的機會,讓張周無法發揮所長……實際上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