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百零八章 不信任為常態

王瓊不會回答這種敏感問題,反問道:“若由你來出兵,應該從哪裡渡河,再往哪個方向走?以目前的糧草配備,你也該清楚,你覺得再進兵幾天方為合適?我說的是,若是在不遇敵的情況,最多還能堅持多少日?”

眼前的王瓊就算是再牛逼,他也不得不為自己考慮退路。

帶兵進河套之地,本身並無什麼大的麻煩,畢竟現在河套之地基本上沒有韃靼人敢來,來的也都是一些中小部族,完全不敢跟大明正面對抗的。

可要是過了河套之地,進入到草原腹地,那情況就不同了。

如果不能保證全身而退,那就不是被簡單問責這麼簡單了,輕則丟官,重則……朱暉也就是個榜樣。

朱暉的遭遇,已經令軍中上下產生一股寒蟬效應……原來不努力,錯失戰機也是極大的罪過,再不是以前那樣,只要看起來努力過就行,現在皇帝是要追求結果的。

李鄌為難道:“如果過了黃河,遭遇到韃靼大股騎兵來犯,我們……”

“襄城伯,我希望你聽清楚問題,你覺得多少日是上限?”王瓊明顯不喜歡李鄌說話的風格。

李鄌在擔心韃靼人來犯,而他王瓊所擔心的,是進草原之後也遲遲遇不到韃靼人主力。

李鄌道:“四五天,一天行軍百里上下,走這麼四五百里,已是將士們所能承受的極限。畢竟回來沒有去得快,就算再回到這裡,撤回到榆林衛,也需時日。”

“嗯。”

王瓊點點頭,似乎覺得李鄌分析得有道理。

出兵六天,過河再走四五天,等於是十一天左右的行程……這會撤兵回來,再有十幾天能回到榆林衛……將士們難以承受一個月的連續行軍,走個二十天上下,似已是連續行軍的極限。

李鄌再問道:“制臺,韃靼人照理說就在這周邊,您是不是覺得,我們這麼進草原,韃靼人會有意避開我們?要是遇不到敵軍的話,撤兵的時候,他們必會來襲擾。”

王瓊道:“他們來襲擾,我不怕。我所擔心的,是氣候突然反常,若是進入到冰天雪地的環境,我們的火器很難發揮效果,到時……弓弩或還有一戰之力。再加上他們的馬匹更適應這種極端的氣候,對我們怕是很不利。”

顯然王瓊的想法,是傳統文臣的思路,也與劉健、李東陽等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大冬天的跑到草原上來作戰,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佔,萬一真遇到極端天氣,那韃靼人就能發揮出冷兵器的優勢……畢竟火炮、火銃在寒冷的氣候之下,也更容易卡殼。

李鄌道:“或是新建伯,比我們走得更遠。”

“我們與他不同。”王瓊提到王守仁,多少也有些無奈,“伯安在西北數年,經歷這種戰事頗多,且以他的性格,更容易凝聚軍心。而我到底是初來乍到,此戰不容有失。”

連王瓊都意識到,自己在戰場上跟王守仁的差距。

王守仁是積累了經驗和聲望,別人知道他擅於這麼做,所以覺得跟他這麼打有底氣。

而他王瓊之前雖有於寧遠取勝的經驗,但始終更多是科班出身,研武堂內當教官他頭頭是道,但戰場上的經驗和名望始終是不足的。

“河水上凍了嗎?”王瓊問道。

李鄌道:“派人去探查過,並未上凍,至少馬匹無法渡河。”

“那就架設浮橋,按照之前研武堂所教授的方法……”隨即王瓊想到,李鄌更多是在前線上效命,研武堂也沒怎麼修習,連架設浮橋這些課程都沒學過。

王瓊又補充道:“我帶過來的工匠隊,明日便可派上用場,最多三個時辰之內,全軍要渡河。”

李鄌擔心問道:“若韃靼人於此時來犯的話……”

王瓊則顯得很淡然道:“求之不得。”

……

……

薊州鎮駐地三屯營。

張周當天親自見過了朵顏三衛的特使,之前所謂的“談判”,最終都不了了之……只要張周出面,所提出的條件就很簡單。

你們要麼跟大明合作,要麼上來就把你們給滅了。

本來朵顏三衛還是準備跟大明談條件的,可當聽說本已經北上的崔元和朱鳳所部,又折道往大寧的方向而去,隨時能將他們留守在大寧周邊的部族人馬給全數殲滅,朵顏三衛只能選擇老老實實接受張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