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百三十章 張大恩人

“如實奏請吧。”張銳道,“馬總兵有經驗,由你來奏請最好。”

馬儀一笑,因為臉上的肌肉可能都凍僵了,一拉扯之下,臉上的神色很不自然,隨即又趕緊恢復了本來的莊嚴之色道:“那我們就趕緊奏功到大同,我也設想好了回關內的路,我們繞過黃河北岸,不走河套,從大同回關內,您看如何?”

“什麼?”

張銳皺眉。

馬儀道:“這裡距離寧夏之地是近,但中途的路,可能近百年來都未有人走過,中途全都是沙丘荒漠,連韃靼人入寇都是走花馬池,要繞過這片無人之地!如果我們往南走,路途或會更加艱辛。”

張銳搖搖頭道:“那我們就從花馬池撤回關內,還有奏功勞為何要捨近求遠?”

顯然張銳是想第一步讓父親知道自己取得功勳,並讓父親以此來給皇帝上奏請功的。

在這個問題上,他跟馬儀的意見顯然不同,人家馬儀現在是大同的將領,而麾下將士除了他張銳所帶的極少數人馬,其餘的也都是大同人馬,人家有功勞當然是想從王守仁那走關係。

馬儀略顯為難道:“就怕弟兄們不願意啊。”

“那是為何?”

張銳好似問了個很外行的問題。

馬儀苦笑了一下,卻還是認真回答道:“從花馬池入關,等於是進了寧夏的地界,這次的戰事寧夏的將士沒取得什麼功績,我們帶著首級、人耳和財貨入關,他們能不盤剝我們嗎?從花馬池回大同,沿途要經過延綏、偏關等處,每一處都需要打點,就怕這一趟走下來……”

張銳頓悟了。

馬儀親率的是大同的兵馬,取得功勞的地方,是在寧夏北邊。

如果從草原上直接回大同入關,那功勞有一算一,絕對不會被別人搶走。

但要是從別的地方入關,他馬儀作為一個大同總兵,就算是平虜伯,也會被那些總制、巡撫給盤剝,功勞未必能全帶回去,且將士們這一路走下來,遇到的麻煩也會倍增。

馬儀道:“小公爺,在下知道您的難處,但令尊於西北各處遭遇的情況,您能不知嗎?除了王大人之外,哪位還給他提供了協助呢?”

張銳也沉默了。

如果說張銳是站在張懋立場上去想問題,想的是入關後跟父親匯兵一處,就不妨想想張懋出兵這一路經歷過什麼。

皇帝讓張懋來當主帥,讓各處調兵,但各處都是想方設法去剋扣,兵員配備不齊就罷了,連糧食和物資也不夠,就連王守仁給調了六千兵馬,還被人參劾。

連張懋這種聲望和能量的武勳,在西北尚且有如此遭遇,人家馬儀不想去面對這麼多糟心事,也合情合理。

馬儀比不上張懋,更沒法去跟那些大佬周旋。

所以人家的選擇很簡單,就是不周旋,哪怕是在草原上橫向帶兵,也要從大同入關,而不是從寧夏或是延綏這些地方。

“嗯。”

張銳點頭。

其實他也是別無選擇。

這次的功勞名義上他張銳有份,但其實主要的功勞還是在馬儀身上,而他只是因緣際會參與了這場戰事,而馬儀也給他面子,讓他有調兵的權力而已。

如果馬儀非要獨攬軍功的話,完全也可以把他踢開。

或許馬儀沒有這種能量,但王守仁會幫馬儀的,到時他張銳就只是個參與者,而不會以決策者的身份去領功,也就達不到張銳想要幫英國公府的目的。

“那在下就這麼寫了,今夜小公爺也幫忙參詳一下,您是讀書人,學問深,不像我……大字也不認識幾個。”馬儀見張銳很上道,雙方最後的隔閡似乎也消除了。

張銳點頭道:“還要馬總兵多多賜教。聽說兵部的張尚書,很欣賞你。”

“哪裡哪裡,就是做了一點事,張尚書可是顧情面的,話說當初要不是張尚書力保在下,哪有在下的今天?張尚書可是在下的恩人,這恩情,怕是這輩子還不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