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百四十二章 朝堂的笑話

皇帝病後第一次上朝,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便先離開,但大臣卻並未就此離去,他們還要在宮裡處置一些朝務,並由皇帝派人監督。



文華殿內。



早就擺好了不少的案桌和軟墊,眾大臣可以坐下來處理和商討這些事務,有很多已經積壓很久的,三四個月和半年左右積壓的事務為常態,有很多事情大臣都以為皇帝給遺忘了,誰知道也只是留中不發。



李東陽過去跟戶部尚書佀鍾討論了很久,回來時沒人跟著,在場之人也刻意跟他保持距離,以便他能去跟劉健單獨商討事情。



李東陽將一份並不算是奏疏,只是陳報的書折,遞送到劉健面前,道:“去年內府增加白銀二百多萬兩,開銷達到一百二十六萬兩,也算是創了過去幾年之最。”



“哦?”



劉健對付內府的開銷一直不太清楚,聞言不由拿起來看過。



李東陽註解道:“半數以上是從海外帶回來的,具體是從何處掠回來的,外人並不知曉。倒是聽說開春之後再派船出海,還能帶回來不少。”



劉健臉上帶著幾分擔憂之色道:“白銀突然增加,只怕會帶來物價騰貴。”



雖然這時代還沒有一些經濟學的概念,但貨幣增發所帶來的通貨膨脹理論,在這些傳統文臣心中,也是有個大致輪廓的,作為治國之臣,如果連這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那他劉健也不用混了。



“說來也奇怪。”李東陽道,“內府增加的開銷,除了基本的修造殿宇、道觀之用,剩下的都是用在軍需開支上,尤其是大批採購了軍糧,甚至還在西北收購了不少商賈開墾種植出來的糧食,但就算是這樣,今年冬天糧價仍舊維持在較低的水平,沒漲反倒是降了。”



“是嗎?”



劉健也不由皺眉。



雖然內閣大臣等於是沒有正式頭銜的宰相,處理的都是國事,但本身內閣大臣並不與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掛鉤,關於市井糧價等事情,他們也只是聽別人講,並不會親自去查看。



李東陽又拿出一份,遞給劉健,劉健隨即也打開看過。



“這是東廠呈報的,北方各地糧食價格,從去年春荒之後的對比變化,各種作物的價格上面都有,就算不清楚幾分真幾分假,但跟戶部那邊問過,基本與實際情況沒有差別,而且秋糧之後總結的,去年也不算是風調雨順,各處鬧災荒的情況仍舊常見,但在賑災幅度上並未削減,但就是年底……府庫存糧還有所增加。”



李東陽說完,而已在等劉健給出意見。



劉健道:“若是地方官為掩飾災禍,粉飾太平,以至橫徵暴斂的話,不可接受,應當徹查。”



“無從查起。”李東陽道,“可能是過去幾年的存糧,都在去年放出來,這可能會帶來春荒之後的糧食價格。難說。”



仍舊沒有頭緒。



明明糧食沒有豐產,皇帝從海外帶來那麼多白銀,本來應該導致通貨膨脹,畢竟糧食價格是最直觀的表現,但結果卻是糧食價格不升反降,百姓生活平穩,也沒出現橫徵暴斂,甚至是朝廷強行納糧的情況。



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合理。



“再查查。”劉健也沒什麼意見,只能是保留意見。



李東陽點點頭道:“事還是要查的,目前還有個消息,就是開春之後,張秉寬將會在永平府等地推廣新的糧食作物,這件事可大可小,陛下已經準允,並且不打算通過朝廷來決定。那要不要……”



這意思很明顯,我們要不要死命抗爭,不允許張周亂來呢?



劉健也沒有給出準確態度。



二人沉默之後,劉健突然問道:“內閣這幾日沒見過張廷勉的上奏,你今日可有見過?”



“也未曾。怎麼……”李東陽本想問,為什麼突然這麼關心張老頭?



劉健道:“西北的事情上,他可說是做了一手好文章,先是參劾馬儀,帶動參劾王守仁,讓人以為他獨樹一幟,或是掌控全局,到頭來卻是個笑話!他兒子卻是跟著馬儀出征草原,還立下軍功,現在居然要論功行賞,這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