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百五十九章 城事即家事

張周是臘月二十一抵達的港口。



上次來的時候,港口就已經初具規模,這次再回來看,儼然已是海濱一座大城,從造船、冶煉、運輸,再到紡織等輕工業,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



之前張周的產業基本都在京郊的西山,而隨著港口修造完畢,這裡也成為張周產業最新佈局的地點。



城內軍民的數量,從最初幾千人,發展到現在有近十萬人,且還在快速擴張中。



“張兄,咱前一次來的時候,那邊都還是空地,怎麼起了這麼多屋舍?那高樓,有四五層高了吧?”



朱鳳這次來,就好像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到處都覺得新鮮。



而崔元那邊則相對平靜,這是他第一次踏足港口,就算眼前再雄偉壯麗,在他看來也不足為奇,畢竟有張周這樣的神人在,造出怎樣一座城都不覺得希奇。



“公爺,兩位侯爺,卑職已讓人收拾好了行館。”孫上器出現在幾人面前,此時張周還站在高臺上,看著港口進進出出的船隻。



朱鳳笑著問道:“只是住在行館嗎?張兄在這裡就沒有什麼私宅?”



張周道:“倒是有陛下的行宮。”



“張兄言笑了,行宮那地方,我是不敢去的。”朱鳳面帶慚愧之色道,“陛下都把這裡賞賜給你了,應該在這裡多修一些房子才是,聽說這裡的人都歸你驅馳。”



張周指了指周圍的工地道:“你看這麼多地方需要工匠,我會為了私人的事情,去修自己的居所嗎?我一年才來幾回?住在哪不是住?”



崔元走過來道:“張部堂作為兵部尚書,以後很少會出京,的確沒必要花時間在這裡。相比於從山海關出來時……我還以為這一路……再見不到什麼繁華。”



幾人是從山海關方向過來的。



本來崔元以為,越往東邊走越是荒涼,誰曾想到了渤海港口才知道,這裡已經發展成為大明的海路運輸貨物集散地,已經形成了新的城市。



“各處的兵馬已經在往這邊調撥了,練兵也在繼續中。”張周道,“用不了幾日,水師將要出征,崔駙馬可要留心了。這兩日最好先適應船上的生活,船隻出海航行等事,最好也先熟悉一下。”



崔元面帶為難之色道:“知道了。”



他似乎也感覺出來,跟著張周就是要不斷學習,他覺得自己連陸路上的事情都還沒學明白呢,現在就要再學海戰,甚至連航海的事也要學習。



對他來說有點煎熬。



……



……



當晚,港口仍舊是燈火通明。



因為港口需要在來年開春之後,多修造出船隻完成大航海,以至於工期一趕再趕,工匠工作都要到深夜,甚至入夜之後仍舊有船隻靠岸。



在一座四層樓的辦公區域內,張周、朱鳳和崔元在這裡吃飯,桌上沒有擺酒,但朱鳳立在窗口卻好像很沉醉一般,不斷髮出感慨,那模樣讓崔元都會覺得朱鳳有點大驚小怪。



“旅途勞頓,吃完晚飯,早些休息。”張周道。



朱鳳道:“不著急,這場面太壯觀了,回到京城都見不著了,我想多看一眼。”



張周問道:“你想留在這裡?”



“想是想。”朱鳳突然想到什麼,嘆口氣道,“可這裡始終沒有京師繁華,我要是在京,想要什麼都有,那真是夜夜笙歌,而在這裡……唉!”



一旁的孫上器笑道:“侯爺,您或是不知,這是靠海的地方,再往西南走個三四里,到城南頭的地方,那地方也可以夜夜笙歌。”



“是嗎?”



朱鳳頗為意外。



崔元道:“本來在下也覺得好奇,這裡這麼多的軍士和工匠,還有那麼多百姓,如果只是在這裡做工的話,沒有任何的消遣,他們豈不是會鬧事?看來……城裡倒是挺完善的。”



孫上器道:“也沒人去給安排,只是有人在那邊修建了屋舍,隨後那邊就興起了很多茶舍、酒肆的,再後來來往的客商,都會到那邊去,再逐漸,那邊就修起來很多屋舍,經營什麼的都就有了。”



“隨便經營嗎?”朱鳳來了興致,“我也想過去盤個生意,是不是自己劃片地,隨便修房子就行?這可是個風水寶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