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百七十六章 脫韁



            年後,京城官場一片蕭索。

因為還在正旦放假之中,很多衙門都沒開,即便開啟的衙門所值守的人也不多,要說朝廷有什麼衙門是不可或缺的,還真沒有,就好像沒有這些衙門的時候,大明朝在運轉上也不會出現什麼偏差,反倒因為京城六部等衙門對事務的干涉,會令大明內部產生一些不安定因素。

正月十二。

這天是戶部衙門重開的日子,十天假期結束,佀鍾到戶部第一天,就把手頭上的事情做了整理。

他沒有打算去請示劉健或李東陽,這換了以前,有什麼事……尤其涉及到軍政的,一定要先去問問劉健和李東陽的意見,他們在東江米巷的院子就是朝中六部尚書、侍郎最常去的地方。

可現在一切都變了。

除了增加了上聽處,內閣在權力上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限制,謝遷的案子決定了內閣對於六部的管轄權徹底失去,六部再不用像弘治初年一樣,有什麼事都要去問內閣的意見。

但這天快散工時,李東陽還是親自找到了戶部來。

你不去找我,我就親自來找你,總歸這事我們內閣還非干涉不可,你們想脫離控制也沒那麼容易。

“遼東的戰事已經開啟,陛下雖未臨朝,卻在遼東請求調撥錢糧的奏疏上做了批閱,現在已發到戶部,要調撥糧食十六萬石,這還是初步調過去作為徵調之用,地方上的錢糧,會有薊州和遼東兩處進行籌措,同時山東等地也在調運錢糧,從海上往北運……”

佀鍾自然是要給李東陽面子的。

你來問,我就告訴你現在的情況,戶部不是不想左右一切,但來自於皇命,我們戶部也不好說什麼。

李東陽問道:“京儲調多少?”

“就是十六萬石,若是能從通州調撥一批,從京倉儲備中或只需要調撥十二萬石,目前還在協調,如今運河兩岸的糧倉倒是滿盈,不過現在不敢派人去查,一旦發現有疏漏,只怕在遼東有戰事發生時,會影響軍心穩定。”

佀鍾說著,把戶部目前所總結的錢糧倉儲情況,交給李東陽查閱。

但李東陽顯然沒心思去看,他對於各處的存糧多寡,基本還是有數的。

佀鍾似乎想到李東陽會問什麼,主動道:“港口那邊,陛下也只是在去年冬天下了一道旨意,讓調六萬石糧食過去,但事情已經被拖著,到現在還沒調。用銀方面,是從內府內庫調撥,從海外得回銀上百萬兩,至今有不小的開銷,具體用在何處,這隻有內官才能知曉。”

李東陽道:“既然修造港口、造船這兩件事,能從內府來調撥錢糧,為什麼打遼東這一戰,就非從戶部來調?”

“啊?”

佀鍾嚇了一跳。

在這件事上,佀鍾是很忌憚的。

因為謝遷的罪名中還有一條,就是阻礙朝廷調撥錢糧,有礙西北用兵等事,說白了就是之前把內閣阻礙戶部調動錢糧給張懋這件事的罪過,遷到了謝遷一人之身。

佀鍾也沒想到,西北的事剛結束沒多久,現在遼東要打仗,內閣又要出面給找麻煩。

李東陽冷冷道:“遼東的戰事,不過是地方上與女真人的一點磨擦,絕談不上聲勢浩大,而兵部在此事上明顯是小題大做。從各處徵調了不下十萬兵馬去遼東,有何意義?各路兵馬需要養護,將士們需要衣食住行,馬匹需要草料,這些都是龐大的開支。現在索要十六萬石糧食事小,等這口子開了,接下來可能就是一百六十萬石,到時京儲能調出這麼多糧食嗎?”

佀鍾道:“箭在弦上。”

沒有把話說太透,意思是,兵馬都已經調出去了,難道現在要把糧草什麼的給抽了?

這不是什麼釜底抽薪,簡直是在要遼東將士的命。

李東陽道:“上元節之後,陛下臨朝,此事必須要在朝上提出。陛下既想在西北與蒙古韃靼人用兵,又想在遼東開啟戰端,這幾年下來戰事就未曾休過,難道不考慮各處百姓的安居?不必要的戰事,能免則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