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682章 與日月爭輝

 京師。

 朱祐樘遲遲未上朝,但朝廷秩序卻井然,隨之而來是有關誰入閣的大議題,儘管皇帝沒有公開在朝中討論,但這件事已經到了上聽處和內閣之間互相博弈的關鍵時期。

 在劉健和李東陽看來,這是內閣與張周之爭,但其實已成為上聽處和內閣誰能主導朝政之爭,畢竟年初關乎到謝遷和參劾張周兩件事情上,上聽處都是隱隱佔了上風。

 之所以內閣看上去沒有潰敗,主要還是皇帝給面子,沒有讓矛盾公開化。

 “去跟叔厚和介夫都談過,甚至我也去見過德輝,以他們個人所見,論資歷,他們仍舊不如濟之,若是想力推他們為大學士,只怕朝中反對的聲音不少,陛下也完全有理由不予理睬,到時還是要濟之或者張秉寬入閣。”

 李東陽給劉健分析瞭如今的局面。

 劉健陰沉著臉,冷冷道:“難道就非要看著朝中被一些**害嗎?”

 李東陽道:“在克勤入閣之前,我們也是多加防備,但你看現在他……也是息事寧人,並未說與我們有多少衝突。”

 “不對。”劉健道,“要不是克勤入閣,或許於喬就不會出事,一切的根源,還在於陛下要蠶食內閣中我們幾人在朝中的影響力。克勤只是個開端,並不是終結。”

 “那……”

 李東陽略顯猶豫道,“若真要以聲望來跟王濟之或是張秉寬抗衡的話,就只有焦孟陽一人,你覺得他合適嗎?不過在這之外,倒也有張廷祥等人,但似乎也並不合意。”

 大明到弘治十五年,除了通過張周關係起勢的翰林學士楊廷和之外,尚且還有張元禎和王鏊二人。

 與此同時,還有侍讀學士出身目前為禮部右侍郎的焦芳,以及侍讀學士劉機、侍講學士張芮和武衛,還有一個是即將結束守制,將在二月回朝的侍讀學士江瀾。

 不過因為楊廷和、梁儲、劉機、張芮、武衛和江瀾都是成化十四年進士,比之王鏊這個成化十一年的探花,在資歷上都有所不如,也加上王鏊在學術界更有名,之前在成為張周座師之前,也被列為入閣候選人,使得王鏊本身在翰林院體系中地位較高。

 想要撼動王鏊入閣,就只有天順四年進士張元禎,或者是天順八年進士焦芳。

 在李東陽那看來,選一個資歷比王鏊高的人,都未必能通過皇帝那一關,如果非要強推幾個資歷不如王鏊的,那皇帝更不會答應了。

 劉健道:“就非要如此,不能做別的選擇?難道也非要受制於人嗎?”

 李東陽無奈道:“現狀便是如此,翰林院中可用之人不少,但王濟之聲望日隆,前一次他與克勤競爭,其實克勤都未必及他。現如今,或只有更有建樹的張秉寬,才有可能會更勝一籌。若非要找他人,最難過的就是陛下那一關。”

 打敗張周黨羽王鏊的人,只能之張周本人。

 劉健聽到這裡,臉上甚至不由露出苦笑。

 有一種被人拿捏的感覺。

 “最近遼東也沒了動靜,如年前北方各處的那一戰,京師中竟也毫無消息。”李東陽知道入閣這件事其實是難解之題,所以他也乾脆將事放到一邊,跟劉健提及遼東戰事。

 倒不是說他想轉移話題,而是順著慣性思維,想要找到張周做事的紕漏。

 你看你做事,連跟朝廷彙報一下的意思都沒有,讓我們怎麼信任和支持你?

 劉健道:“若先前還是跟蒙古韃子交戰,勝敗於朝中的局勢影響很大,遼東這一戰,對朝廷又會有多大的影響?聽說還引狼入室,將朝鮮國的兵引到我遼東境內,這是在養虎為患。”

 李東陽眼神中又多了幾分熱切道:“那我們就……以此為題?”

 想要扳倒張周,就要鍥而不捨,找到張周的紕漏,一次次的參劾,哪怕一次兩次皇帝不聽,但也不能罷休,直到皇帝對張周產生懷疑,也是趁著張周不在京師時,玩三人成虎那一套。

 文臣很擅長這個,且認為這是扳倒“朝廷巨蠹”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