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692.第686章 棄柳保張

 “那人呢?”朱祐樘道。

 “英國公出城未歸,一直到下午才回到花馬池,隨後出兵追擊,但兩日後也沒取得成果,便又撤回。當時守花馬池的乃是安遠侯,他……以軍情不明為由,並未理會土堡的求救,以至於錯過馳援的良機。”陳寬這次似乎也找到目標,就是讓柳景來背黑鍋。

 朱祐樘臉色已經鐵青一塊。

 “朕本以為,是韃靼人傾巢而出,大明將士浴血奮戰,互有勝負。未曾想……”朱祐樘道,“果然有些人還是不該對他們有多器重。讓他們滾回該滾的地方去,也不至於賴著不走。”

 陳寬道:“陛下,此事也算是比較明朗的,此戰中,最大的過

錯來自於安遠侯,其次才是英國公。”

 朱祐樘道:“朕認為,最大的過錯應該由英國公來承擔。”

 陳寬請示道:“那陛下,該如何論罪?”

 這次朱祐樘沒有馬上回答。

 ……

 ……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朱祐樘似在思忖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置。

 就在這會,門口有小太監進來,陳寬過去問詢過情況後才回來道:“陛下,乃是太皇太后請您過去。”

 朱祐樘道:“安遠侯乃是皇祖母的姻親,皇祖母一定又是為安遠侯說情的。”

 陳寬道:“陛下,就算是姻親,有時也應以朝事為重,豈能不顧法理呢?以奴婢所見,太皇太后或是會體諒於陛下,不會干涉於此等事的。”

 “你好像什麼都知道?”朱祐樘皺眉。

 陳寬又趕緊低下頭。

 隨後朱祐樘起身,也不跟任何人解釋自己要去哪,走路時虎步生風。

 這讓陳寬也在琢磨,這到底是病了還是沒病?就這樣子,還說自己久病不愈呢?

 ……

 ……

 清寧宮內。

 周太后坐在鳳座上,一臉悠然望著自己低著頭的孫子,輕輕嘆息道:“皇帝,不要以為哀家是給你施壓,你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柳家的事,也不再是我周家的事,朝廷的法度可不能因此而荒馳。”

 朱祐樘道:“多謝皇祖母體諒,只是兒覺得,本身這件事,也應該由英國公來擔責。”

 周太后搖頭道:“你說錯了。英國公再怎麼說,那也是世代的勳臣,他們曾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張廷勉去西北之前,哀家認為,你只是在跟他置氣,是你把他推到現在的位子上,無論他表現得好壞,都事關到你的臉面。”

 這話讓朱祐樘感覺到費解,他甚至抬頭望著這位老太太。

 “你是不是覺得,哀家應該為柳家求情,而不是為張家?”周太后問道。

 朱祐樘沒回答,卻也等於是默認了。

 周太后道:“柳家再如何,也不是大明國本的基石,但張家不同。哀家知道你內心,無法將兩個張氏國公一碗水端平,但你也要記得,不能只要一個張氏,而徹底摒棄另一個。”

 朱祐樘辯解道:“但秉寬的能力,不是顯而易見的嗎?皇祖母,您認為英國公府,跟秉寬之間,有任何能相提並論的地方?”

 周太后嘆道:“這是為了朝廷的穩固。張廷勉……也算是哀家看著他長大的,他年少成名,但實在沒什麼可值得稱道的地方,圓滑世故,越是年老越喜歡抖機伶,就這麼個人,你只當他是聽命辦事的便可,大事還是不要仰仗了!”

 朱祐樘沉默。

 “這次你饒過他,他會感激涕零,以後還會盡心給你辦事,也能安人心。”周太后道,“本來說呢,內宮的女人,不該問朝中事,但這次的事情,哀家就能替你做主,把柳家給辦了!越重越好,算是敲山震虎!至於張廷勉,你就小懲大誡,訓斥幾句,把人召回來,先將他閒置便可。”

 朱祐樘問道:“這麼大的過錯,也不問罪?”

 周太后無奈道:“再大的過錯,能有多大?以前犯這種錯誤的將臣還少了?不過是有將士死傷,有百姓被劫!這換了先皇在的時候,那都是家常便飯。哀家知道你心有不忿,但哪怕是你秉公處置,旁人也會認為你是有意針對他。”

 朱祐樘道:“孫兒倒也明白,但其實孫兒不過是想把一碗水端平,既然秉寬能做到的,他人也應該做到,否則就無資格並列於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