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鴉影 作品

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識破陰謀

  焉耆在北,且末在西,兩路各不相干,一旦出兵征討,另一國便可出兵來攻吾軍之後,有安末真達裡應外合,必定斷了後路,好歹毒的計策。”

  劉封雙目微凜,沉吟道:“安末真達的計劃固然算得上精妙,但我至今還有一事不解,他有何本事竟能讓焉耆、且末兩國聽從其計?如今鄯善破滅,還能召集二國兵力,此人究竟有何倚仗?”

  “這也正是吾疑惑之處!”郭淮深吸一口氣,灰白的眉頭擰成疙瘩,“西征伊始,便遇到如此狡詐之人,西域各國雖小,卻不可小覷。”

  劉封點頭道:“獅子搏兔,尚需全力,焉耆、且末等國力不過中原郡縣之大,但各地自恃高遠,隔著黃沙大漠,只以武力討之未能服其心,不久必反,教化百姓才是長久之計。”

  郭淮點頭道:“將軍教化匈奴之事,吾早有感觸。如江東之舉,遷徙南越分與土地,從此南方平定,如今又將鮮卑納入境內,以文教化,想必也是為將來征服鮮卑做準備,可謂高瞻遠矚。”

  程武嘆道:“保國安民、鎮守疆域,還需大國之軍方能勝任,昔日盜蹠才武擁眾,麾下數萬人,卻不能據一邑安身;田疇德望服人,幽州百姓無不尊崇,卻不能拒烏桓以保境內;自董卓之後,中原動盪,諸侯紛爭,看似人人可以自主,然各州空虛,賊寇四起,匈奴入侵河東,百姓莫能自保。

  以此看來,惟大國之權方能禦敵國,而民權則斷不可能,立國稱號,順應天命,方為長治久安之策。”

  劉封聞言摸著髭鬚砸了咂嘴,自從出了玉門關之後,民風淳樸粗放,他言談舉止便放鬆了許多,不用再像見到文士那樣還要咬文嚼字,裝腔作勢,頓覺一身輕鬆。

  程武忽然這一番引經據典,長篇大論讓他有些不適應,聽得似是而非,甚至連盜蹠之名都沒有聽過,不過最後的幾句話卻是大有道理,可比自己平時給姜維他們說的高大上多了。

  程武所說的國權和民權之分,其實就是更大的一個圈子,大國之權就是更大的旗號,一種統一的歸屬感和文化認同,也就是劉封所說的教化百姓,同歸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