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獻芹人 作品

第1159章 降維分析、改造的影響

    因而,這六組1200維數據在進行降維後,實則就是黃沙半位面在恆定時空中的外顯特徵數據了,這是一個全新的、只有672維的數據集。

    這個數據依然很複雜,但夏多現在又不是要研究這672個特徵點與黃沙半位面的全部對應關係。

    他要的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接著,夏多便從隨身空間中取出一本早就用完的筆記,這是他在綠野位面戰爭之前,來這裡記錄的黃沙半位面在恆定時空中的外顯特徵數據。

    或者更直白地說,是進行位面改造前的黃沙半位面,在恆定時空中的外顯特徵數據。

    如此兩相對比,直接就排除了一大半暫時還搞不明白的特徵點,剩下一百多個特徵點,就是位面改造使得黃沙半位面在以太間層中的變化了。

    從1200維數據,到100多維數據,簡化了不是一點兩點。

    實際上,夏多還可以進行更多針對性的改造實驗,以確定更多特徵點所對應的位面根源變動。

    這還只是黃沙半位面,後面還可以有【藍晶位面】,或者其他什麼位面。

    而在這一系列實驗之後,又能得出位面與以太間層時空狀態之間更為清晰的關聯,得出一個更為準確、更為實用的位面外顯特徵模型,從而提高發現新位面的效率!

    ……

    在找到這段時間的位面改造對【黃沙半位面】在恆定時空中的狀態變化關鍵特徵點後,夏多又將其代入到時刻變化的以太間層時空狀態中。

    藉此找尋這組100多維的數據集在那個原始的1200維數據集中的位置變化,也即位面改造對黃沙半位面在以太間層中的實際影響。

    或者用地球上的話來說,就是找到數據變化背後的物理意義!

    數據分析本身是枯燥的,但如果將其與各種具體事物聯繫起來,那就變得有趣起來了,至少也不失為一種苦中作樂的方式。

    一邊從腦海中調取時之塔藍圖中關於位面探索陣列感知場域的那部分信息,一邊結合這部分信息所對應的以太間層時空狀態,分析那組100多維數據集的實際意義。

    這一過程一直持續到月底,當然,在這期間夏多也沒忘了在每天對黃沙半位面進行根源改造後記錄它在以太間層中的、全新的外顯特徵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