袤一 作品

第576章 仕途中的哲理

  古代的科舉考試,當代的應試教育,都在倡導“學而優則仕”,“仕”,指的就是仕途。

  一旦入了仕途,那就意味著你手裡會掌握較大的公權力。

  想想也是,每天的每天,那麼多項目需要立,而每一個項目,說得直白點,就是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給誰相當於給利潤。

  還有,每天那麼多的人需要上新的崗位,誰上誰不上,嘿嘿,自己的老姐就是一個例子。

  還有,上面給的那些項目補助,這麼說吧,如果不是孔玲,到自己手裡的絕對過不了百分之五十。

  等等等等,凡此種種,都涉及大量利益。有利益訴求的人就會對你進行公關,以求從你身上獲取好處,此時為了疏通關係,就會給予你一定的好處。仕途中,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受到圍獵的可能性越大。

  比如這個崔公子吧,如果他爸不是崔英,李哲相信,他是不會來找自己的,當然了,就算是來找,李哲也不一定答應給他認購的股份。

  仕途為百姓,這是“官”話,未必是真話。仕途為發財,這也許是真話,卻未必人人都肯說,都敢說。

  世人從來都是把仕途與發財連在一起的。你在仕途有位置,就能過得比別人好,就能光宗耀祖封妻廕子榮華富貴。

  這個觀念在華夏人頭腦中根深蒂固源遠流長。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個輝煌無比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多少學子廢寢忘食含辛茹苦基至傾家蕩產,爭相去擠科舉那座獨木橋——誰擠過了獨木橋就等於擠進了仕途。

  這是因為他們看中了只有仕途的“才”有幹任何行當都無法具有的那個看不見摸不著卻有著神奇魔力的東西——分配權。有了這個東西,就可能財源滾滾;沒有這東西,你即使當了大款,說不定哪天夜裡也會有人向你“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