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糖先生 作品

第七百章 削弱英印軍

這場大起義毫無疑問被英國的殖民軍殘酷鎮壓了,在那之後,英國加強了對印度軍隊的控制,對英印士兵數量進行調整,嚴格標準為一比二,縮減印度士兵的高種姓,增加低種姓,強化英國駐軍的優勢等。

但是印度人的反抗並不能影響英國的決心,英國人很早就發現這支由英國軍官和印度士兵組成的殖民軍隊戰鬥力相當可觀,而且對於英印政府而言,優點是訓練培養一名印度兵的費用僅僅只是一個英國士兵的十分之一,這樣廉價且有戰力保障的軍隊英國可不會輕易放棄。

而且在英印軍中印度軍官只佔軍官的10%,英國對英印軍的控制不是隻靠煽動士兵就能瓦解的,擴軍不擴軍印度人說了不算。

所以最終霍普拒絕對甘地等人做出任何承諾,印度人卻並不罷休,堅決要求英國必須做出承諾,英國總督的強硬最終引起印度人民和國大黨政府的強烈憤怒,他們決定再次以非暴力的行動堅決抵制英國的殖民勢力,破壞英國擴軍的企圖。

而這正是中國政府所希望的,對於中國來說與“完整的”印度開戰那麼遭遇到的抵抗就實在是太大了,英印軍雖然比起中德蘇這樣一流的強國軍隊還有些不夠看,但是龐大的數量和英國軍官依然能夠讓印度人發揮出強大的戰爭能力,特別是印度個民族中那些武德充沛的民族。

讓英印軍出現混亂,最大程度減少戰爭時遇到的損失對中國來說幾乎是必選的一個選項。

當英印軍出現問題後,英國人面對中國的龐大軍力將沒有任何抵抗的可能,那個時候退出印度將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而且現在的印度總督霍普是第二個載灃,他的一系列舉措讓他本人看起來更像是印度國父,1936年上任後像是對國大黨動手打破了印度本土政治聯盟的平衡,接著原本用來平息印度民族獨立氣息的印度重組法得罪了英國在印度的“傳統盟友”—各大土邦國,這讓印度的游擊隊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避免了被徹底消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