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糖先生 作品

第八三八章 “中國加入戰爭的時間不會太…

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上將為此很擔心這樣即便撤離也無法保證戰鬥力,但是圖哈切夫斯基告訴他,只要將部隊撤出來就行,因為伏爾加河上的運輸船幾乎能夠讓河流堵塞,最終,包圍圈內75萬多蘇軍經過悲壯的突圍後撤出了4十多萬人,其餘全部被俘虜或者傷亡。

黑海方向,敖德薩戰役也以德軍勝利告終,蘇軍被迫撤往了克里木半島,在7十多天戰鬥中他們總共損失了3萬多人。

從1941年7月初到9月底,蘇軍遭受了1系列嚴重失利,不得不再次向內地退卻,德軍從6地封鎖了列寧格勒,距離莫斯科僅300公里,並威脅哈爾科夫工業區、頓巴斯和克里木。

蘇軍在這1段時間損失了了兩百8十多萬人,近9千架飛機,各方面軍火炮總數比7月1日減少了5分之3。

慘重的損失讓蘇俄上下痛徹心扉,但是這些損失並不是補充不回來,因為中國就在蘇俄背後,戰爭開始後中國政府1直關注著蘇俄的情況,並派出了戰地觀察團。

蘇俄政府很清楚,中國這是在考察蘇俄是否有能力頂住德國人,斯大林在會議上強調“中國只會和強者合作,我們是否能夠得到更多的支持完全取決於前線的戰鬥,我們必須要向中國證明,我們有能力頂住德軍的進攻,莫斯科也絕不是第2個巴黎。”

而他們的犧牲最終也打動了中國政府,9月25日,基輔戰役結束的第2天,王啟文親自會見了蘇俄駐中國大使,表示亞約將進1步支持蘇俄的衛國戰爭。

10月1號,亞洲公約組織召開的首腦峰會上,蘇俄大使受邀發表講話,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亞約各國元首在會議上經過討論後決定立即對蘇俄提供支持,

中日朝以及蘭芳4國將加大對蘇援助,從11月開始每月為蘇提供包括戰鬥機,中程轟炸機,坦克,裝甲車輛,汽車以及其他各種裝備,並配屬相應的彈藥。

除了工業品外,亞約還提供鍛壓機,切割機床等設備以及其他原材料和糧食,比如橡膠,羊毛,糖和小麥等,其中工業原料及糧食將由所有亞約國家提供,不只侷限於中國蘭芳等幾個工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