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夜行風之子 作品

第13章 喜喪(2)

而所有弔唁人的施禮,守靈的孝子都要跪在靈前磕頭還禮。

  在下葬的前一天晚上,逝者的子孫著孝打幡,族親明火執仗、哀樂尾隨相伴,到村寨的土地廟“報廟”。

  土地廟裡供奉的土地神,是閻王委派到當地的“父母官”。

  逝者魂魄在面見閻王前,要先在土地廟籤留報備,並請求土地神和已逝先人的“關照”。

  葬禮的高潮是大殮。

  大殮是指將逝者遺體,殮入棺木的隆重禮儀,一般在蓋棺下葬前進行。

  入殮前要對漆固好的棺木進行最後的裝飾,富裕之家會在棺內四壁張掛白綾,貧困之家在棺內糊上一層白紙也可。棺底用石灰打底,再用白紙和棉花鋪就,最後放入防腐和鎮邪之物。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大殮時,孝子們將逝者遺體,連同“鋪金蓋銀”的褥被一起抬移入棺。然後解開紮腳的麻繩,揭掉掩面的火紙,再分金正容,掩齊壽衣,將陪葬品和死者心愛之物,掩蓋在褥被之下。最後孝子依長幼次序用棉球蘸水為逝者淨面,以表最後的孝意。

  入殮之後就是蓋棺封定。

  棺木盛屍後稱作靈柩,親屬做最後一次瞻仰之後,執事者高呼“蓋棺——”,眾人抬起厚重的棺蓋,執事者斧錘並用,將靈柩封定嚴實!

  長拖哭腔、悲壯蒼涼的嗩吶聲,伴著親人的哭聲再起!在場者之人無不傷心動容、悲從心生,淚下如雨!

  靈柩封定完畢,預先選好的抬棺人眾便一起動手繫繩裝槓準備出殯。執事者高喊:“起靈——”!

  親孃舅端起靈前的“老盆”(瓦盆)當眾摔個粉碎,抬棺者起槓抬棺出殯。

  涕淚滿面、放聲哭嚎的嫡長孝子,肩扛用柳棍紮成的路幡,由長親攙扶在前引路開道,帶著出殯隊伍逶迤前行。

  送喪眷屬手持高粱杆兒纏白紙的“哀札”,緊隨靈柩之後。

  一路上哀樂高奏、鞭炮聲此起彼伏,紙錢和冥鈔拋灑滿地!

  當靈柩抬至墓地時,打好的墓室底部已經用磚石砌好待用。眾人將靈柩套上長繩,前後左右同時拖拽放入墓室。逝者嫡長子親自調整好靈柩的朝向後,工匠隨即對墓室四周和墓頂,進行最後的封砌。

  首發&:塔>-讀小說

  簡單填平後,待中午酬謝完賓客,子孫和族親一起抗鍁挑擔,對封砌完畢的墳墓封土修繕。

  最後將花圈、柳幡、哀扎重新擺放在新墳周圍,供奉擺祭,鞭炮再起,燒紙跪拜。這稱之為“圓墳”。

  對於守墓,有兩層含義。

  一則親人新逝,子孫在墳前陪伴,點火守夜,陪伴逝者最後一程;二則以防歹人掘墳盜墓,辱屍竊財。所以親人下葬後,子孫都會在墳旁墓邊隨陋就簡,晝離夜伴。

  守墓短則月餘,長則三年。

  這些繁瑣的禮儀和程式,只有也只有殷實之家才能撐的下來。

  大多數的貧寒人家親人過世後,就算有錢買口薄棺材,也不一定有立錐之地來埋葬親人。大多隻能草草掩埋在亂墳崗,更別說講究什麼喪儀葬禮了。

  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郭敬祖活了七十二歲,在三家營那是絕對的高壽。兒孫滿堂、高壽無疾、壽終正寢,這是不折不扣的“喜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