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8 章 叛逆趙王偃

他不由笑了起來。

他有些想念家裡的幼弟了。

韓國不到一年便被秦國滅亡,韓王正前往咸陽時,秦國攻打趙國的攻勢卻受阻了。

將軍蒙驁與副將王齕一路直行,兵臨雁門郡的郡治善無城下。

趙武靈王設置的北方邊防三郡,即雲中、雁門、代郡,依次從西向左排列,雲中在內蒙古大青山附近,雁門是山西寧武向北到內蒙古古間一代,代郡為山西陽高至河北蔚縣。

但其實北方邊防三郡有四個,雲中以西還有一個九原郡,轄區為內蒙古包頭附近。

秦昭襄王時期得到太原之後,秦國便與雁門郡有了很長一條接壤邊界線。

此次蒙驁入趙,主要戰略目標就是攻佔雁門郡。

雁門郡是漠北到中原的要衝之地,又稱“北門鎖鑰”。

佔領雁門郡,就截斷了雲中和九原與趙國的聯繫。雲中和九原的糧食難以自給,沒有趙國的糧食供給,雲中和九原的駐兵只能因飢餓不戰而降。

雁門郡經歷李牧和信陵君的經營,庶民比趙國在中原的城池還好過一些。他們對趙國的歸屬感十分高。

信陵君離開趙國後,雁門駐軍將領換成了司馬尚。

司馬尚雖然帶兵本領一般,但遵循了李牧和信陵君曾經的治軍治郡方陣,把雁門郡打造得如堡壘一樣堅固。

趙國大將軍龐煖自知趙軍從燕國千里迢迢趕來,秦軍以逸待勞,恐不能勝後,就退守善無,與司馬尚一同以善無城為據點固守,消磨秦國兵力。

蒙驁啃上了一塊硬骨頭。

王齕笑道:“早知道該讓武成君和長平君來打雁門郡。”

蒙驁無語:“秦王下令,武成君倒是會來。但你讓長平君攻城?你是想被君上發配嗎?”

王齕道:“發配去南秦,倒也不是不行。”

蒙驁笑罵道:“你就是想繼續給武安君當副將,嫌棄我是不是?”

王齕道:“我確實想再給武安君當最後一次副將,但肯定不是嫌棄蒙將軍。我這一輩子都跟著武安君打仗,到老了卻不能與武安君一同作戰,真是遺憾。”

蒙驁嘲笑王齕:“那不是因為你自己身體差,有風溼,耐不住南秦溼熱。”

王齕嘆氣道:“我此次肯定是會死在戰場上,所以耐不住南秦溼熱也沒關係啊。”

蒙驁臉上的笑容淡去,拍著王齕的肩膀道:“放心,我雖不如武安君,但區區一座雁門郡還是能拿下來。”

王齕道:“那善無的先登之功讓給我如何?”

蒙驁無奈:“你為何這麼急?”

王齕笑道:“我這身體,我自己清楚,肯定活不到明年,現在全靠藥撐著。”

蒙驁沉默了半晌,道:“隨你吧。”

王齕得的是寄生蟲病。

但什麼寄生蟲,怎麼治,在這個時代都兩眼一抹黑。

在外南征北戰的將軍常得寄生蟲病,因為他們行軍途中不僅抓著什麼都吃,還常常不能生火。

壯年病死的將軍比比皆是,何況王齕已經年老。

他的時常腹痛,全靠服用一種帶有麻痺性質的草藥撐著。

但這種草藥有毒,大量服用就是讓人死得沒有太多痛苦而已。

在藥效期間,王齕仍舊是一個很厲害的老將,連壯年將領都不一定打得過他。

藥效一過,王齕就蜷縮在床榻上,成為垂暮的老人。

所以王齕自請上戰場,並且在出發前就寫好了遺囑,安撫好了家人。

如果運氣好,他是想死在先登上。

先登,即攻城時第一批上城門的人。

在攻城戰中,先登功勞居首位,危險也居首位。執行先登的人,都做好了富貴死裡求的準備。

王齕不求富貴,他只是求一個死得壯烈而已。

不僅蒙驁心知肚明,所有秦軍將領都知道。

蒙驁本來以為給王齕一個先登之功輕輕鬆鬆,沒想到被善無城攔了下來。

他不得不感慨,武成君和信陵君不愧是當世豪傑。他們為雁門郡留下的餘澤,真是一塊硬骨頭。

但蒙驁心裡是不懼的。

如果武成君和信陵君還在雁門郡,他就只有請求秦王先用一用離間計了。

現在,沒有武成君和信陵君的雁門郡只是一個堅固一點的空殼子,只是難啃了一點。

蒙驁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兵器精良,雖與雁門郡的趙軍消耗了一陣,仍舊層層推進,一步一步逼近善無城。

秦軍在善無城以南的管涔山腳下安營紮寨,與趙軍暫時對峙,消耗趙軍的糧草,圍城打援。

蒙驁做這個決定,是因為韓王突兀驅車找廉頗投降,廉頗讓副將司馬靳領兵支援蒙驁。

秦王子楚知道廉頗不願意攻打趙國,所以讓廉頗押送韓王回咸陽,軍隊交給司馬靳帶領,聽從蒙驁調配。

就算雁門郡的殼子再堅固,待蒙驁和司馬靳兩路軍隊合流之後,圍都能把善無城圍死。

趙王自繼位後多次與燕國動兵,國內兵源不充足,雁門郡也被抽調了不少青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趙國拼消耗拼不過秦國。

有識之士看著趙國和秦國對峙的場景,不知道為何想到了長平一戰。

廉頗回咸陽時往東邊望了一眼,心裡也想到了長平之戰。長平之戰自己層層敗退但層層退守,逼得秦軍與自己對峙拼消耗,全看誰先撐不住。

現在雁門郡也是如此。

只是當初長平之戰中,秦軍是孤軍深入,打下來的野王、上黨一地還未消化,運輸線十分長,又已經經歷了幾年戰爭。

而長平就在趙國,背後是趙國大片腹地,無論是運糧還是兵源補充都較為輕鬆。

廉頗若與秦軍硬拖,秦軍只能退兵。

所以秦國才會一邊使用離間計讓趙括代他,一邊悄悄讓白起趕來,連秦王都親自來到了長平。

那時秦國打仗就像是走在懸崖邊上,每次都是拼極限。

但現在已經不同了。

大不相同了。

廉頗收回視線。

邯鄲城內的趙國卿大夫們也有了長平之戰的既視感。

趙王還什麼都沒做,就有卿大夫諫言,讓趙王可千萬別派什麼年輕將領替代老將龐煖,就像是先王當初用趙括替代廉頗一樣。

與秦國作戰,還是老將最可靠。

按理說,有長平之戰前車之鑑,趙王又得到了提前提醒,肯定不會插手善無城的將領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