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003

 其實在今日桃笙到來之前,沈老夫人和沈裕母子就商議過這件事情。

 如果最後公開的桃笙身份是真千金,那麼一直養在府中十四年的若錦就只能退為侯府養女,之後不管婚事還是前程都跟從前有著天壤之別。

 京中最是講究門第,若錦從前可以嫁予公侯人家嫡子或者世子,這會兒能得的怕是隻能嫁予庶子或者旁支。

 沈若錦的身份一直以來都是府上唯一的嫡女,府中所有資源都儘可能向她傾斜的,這孩子肯上進,也願意給家裡爭氣,如今在京中更是小有名氣,就連宮中貴人提起來那都是誇的。

 如果現在他們要認回桃笙,讓兩個女孩子各歸各位,府上這些年對沈若錦的培養不說付之東流,但十分的投入能有一分收穫也難。

 所以若錦嫡長女的位子是一定要保住的,這點毋庸置疑,大不了對外說是雙生胎,當年落實生產條件不好,不小心將桃笙遺落在外也就是了。

 知道這件事情的桑媽媽等人已經被髮賣了,到時怎麼說都是由著她和沈裕做主。

 只是前段時間若錦因著府上要找回桃笙的事大病一場,險些丟了性命,還是請了太醫院的兩位太醫傾力救治才救了回來。

 如今若錦已經受邀,再過幾日要去參加皇后娘娘的舉辦的詩會。

 這次詩會是為著給東宮皇太孫選妃和太子嫡長女惠安郡主選伴讀而舉辦,對於若錦和侯府意義重大,老夫人自然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把桃笙認回來,從而影響到若錦的情緒,誤了前程。

 桑媽媽等知情人離開後,知道這件事情的除了她們母子也就是侯夫人洛昕一人。沈老夫人原本想著連沈樾三兄弟都瞞著不說的,誰知兒媳洛氏口快告知了他們。

 沈老夫人對這個病懨懨的兒媳頗為有些無奈,只得再次跟三個孫兒談話封鎖了消息,等到長輩們決定好了如何安置兩位姑娘再行公開。

 兄弟三人心中都偏著若錦,自然不會亂說,知道這件事情的僕婦也都被髮賣,再無人提及真相,所以這件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

 不論如何,沈老夫人都不允許若錦的身份被人質疑,文遠侯府的嫡長女只能是她這個一手帶大的孫女。

 桃笙記得在原文當中,沈老夫人曾經有過想讓她做嗣女或養女,這樣縱使她跟永昌侯府後來認回的庶女一般,在京中鬧出什麼笑話,也能跟侯府少些關聯,維繫住家中的好名聲。

 任何一個高門大戶當中出了這樣的事情,都難免會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一個“治家不嚴”的標籤貼在身上是甩不掉的。

 沈老夫人最是重視臉面,也對傾注心血長大的沈若錦抱有很大期待,沈裕有兩位姑娘三個小爺,根本不差桃笙這一個姑娘,相比認回一個多年養在外面沒什麼感情的孩子而言,還是家中的名聲地位更是重要。

 這也就是沈老夫人並不願兩個孩子各歸各位的最基本出發點。

 但沈老夫人到底還有些分寸,知道若是壓得太狠,太過委屈原主,對方自然不幹,再加上侯夫人心疼女兒,跟家中婆母丈夫爭取了一番,最終兩個女兒變成了她誕下的“雙生胎”,對外便道是當年弄錯了,丟了一個,如今找了回來。

 京中大戶人家少有秘密,此話一出就引起了不少暗戳戳的質疑。

 洛昕當年懷胎之時就在京中,因為懷相不好,前幾個月太醫大夫在府中沒斷過,大家從來沒聽哪位太醫說診出雙生胎。且沈家十幾年來從未有過尋找女兒的消息,這會兒卻憑空找回了一個女兒,實在有些不合常理。

 甚至還有好事者研究起了兩位姑娘的容貌,道是這沈若錦跟沈家夫人沒有半分相似之處,或許沈家家主糊塗,把家裡女兒給弄錯了也未可知。

 ……

 不管怎麼說,這都算給了大眾一個說法和交待,最終把這件事情糊弄了過去。

 對於老夫人心中的小九九,桃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老夫人雖然此時住在文遠侯沈裕的府邸當中,但她並非只有沈裕這麼一個兒子,依著方才沈裕對家中人口的介紹,若是正經算下來,老夫人育有二男二女,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加起來有兩位數,這些第三代的孩子們,在老夫人眼中,怕也只是一些數據而已。

 沈若錦是家裡女孩當中地位最高的那個,文遠侯膝下唯一的嫡女,一早就被老夫人看中養在膝下,是這麼多孩子當中老夫人唯一一個從小帶大的孫女,且養得十分出色。

 如果跳出真假千金的邏輯用投資的思維來看,沈若錦可以看做是老夫人千挑萬選投資下注的優質股,是她手中預期最好的股票或者長期基金。

 而此時出現了一個並不被看好的新股票,且一旦入手面臨著一些不可言說的投資風險,想要讓老夫人放棄手中的優質股,將這些資金全部用於入股這隻新股票,老夫人自然不幹。

 她不光不幹,還要保證手上原本那隻優質股的絕對安全,才能獲取更大的利益,不至於虧慘了這些年的投資。

 她要利用自己在這個家絕對的權力,達到保住這份資產的目的。

 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目前關係處在對立面,上輩子被學長帶著玩股票坑慘的桃笙很想跟老夫人說上一句,保守理財的思路是對的。

 沈裕作為一個年近四十的侯府主人,在母親面前仍然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些內宅之事上沒多少自己的想法,一切決定都以老夫人的意志為準,也是原主悲劇的源泉。

 只是這至親之人之間的血緣之情要用經濟思維來判斷衡量,只看值不值得,能不能回饋更大收益,從不考慮原主這個親生孫女的感情,無視掉她所有的失望和委屈,未免也太冷血了些。

 在原文當中,皇后娘娘的詩會有所推遲,原主在煎熬當中等了兩個月,才等來了公佈身份的消息。

 侯府找回了原主,卻不要認她,甚至不給她明確身份早日進府,只為了讓姐姐若錦能夠有個好的狀態參加皇后娘娘舉辦的詩會,這對於原主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來說,無疑重大的打擊。

 這件事情直接影響了原主進府後的心態,也導致了後來和若錦爭關注爭寵愛等一系列行為。

 桃笙不怕得罪這一屋子人,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直接把問題擺到了桌面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