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與夏天 作品

第 110 章 番外2-1

我叫洛念笙,秦縣人士,還有一個雙生兄長,名叫洛玉笙。我出生時父母年紀就已然不小了,有些同齡的早婚趕進度的夫妻,都能做祖父母了。後來我漸漸懂事了,才知道父母子嗣上面很是艱難,年輕時候一直沒能有自己的孩子,所以從育嬰堂抱養回來一個女兒,名喚洛桃笙,也就是我的姐姐。

雖然我是大周秦縣人,但我剛出生那幾年,卻沒有見過大周的土地一眼。

當年父母出行之時馬車出事,墜落山崖,萬幸人都沒事。父母養好傷準備回家之際,卻陰差陽錯被代國強徵了徭役,前往王城修建城牆。

現在的父母沒有了戶籍,沒有了身份,也不具備當逃兵的能力,只能暫且順從對方要求,以求找到合適的機會逃回大周。

自此,父親每日在代國默默忍耐跟著其他兵士們修城,母親則做一些針線補貼家用。

母親從前就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手巧,做出的針線和花樣都是大周這幾年流行的樣式,在代國這邊算是稀罕物件,所以一直能賣出高於市價的價格。

雖然我們周邊住的人家都是被拉過來做徭役的,但我們家裡條件一直都比其他小夥伴家中的都要更好一些,不必到了年節也能吃上魚和肉,生辰和換季時候還有裙子和新衣服穿。

可即便如此,我們一家在代國的日子依然過得很苦。

這種所謂的“苦”更多的是精神而非物質,思念故土這件事情,每逢佳節更讓人崩潰。

那時候的我和玉笙還懵懂不知事,父親母親在這個時候除了展望美好的大周之外,就是懷念遠在千里之外的姐姐。

父親是科舉出身,從前也是考過了秋闈的人,但因著只是舉人沒有考中進士,所以沒能入朝為官,而是在地方上當了一個八品教諭。

母親以前就是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庶務,生活也一向乏善可陳。

雖然這樣的生活已經超越了大多數人,但父親似乎對自己要求有些高,並不這麼認為。

在他自己看來,這些年都在蹉跎著碌碌無為,也一直沒有伯樂賞識,所以只能說在勉強生存著,並不算想要的生活。

父母都覺得自己不算成功,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事,唯一值得驕傲的,就是那個留在大周姐姐。

母親針線做到一半會說起姐姐,小笙皮膚白,底子也好,穿這個一定好看;逛街時候會說起姐姐,小笙最喜歡這樣的珠花,只不過這款樣式個頭太小了,並不配她;看父親給玉笙啟蒙的時候也會感嘆,想要學習成才當真不易,要是你們兄妹能有姐姐一半的聰明,那我跟你父親就知足了。

雖然我們姊妹人名字裡都帶了“笙”字,但是他們叫我念念,叫兄長阿玉,只有姐姐才是小笙。

每次父母回憶起來姐姐,家裡立時就會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愉快氣氛,甚至能夠沖淡對家鄉和故土的思念。

這大概就是我和玉笙喜歡姐姐的起因。又過了一段時日, 王城當中來了一個衛先生, 傳得神乎其神,說是天下第一的音律大師,如今已經被奉為了王城的座上賓。

我是從當地一個坊主的女兒口中聽說此事的,當時只當是稀罕事聽了聽,沒怎麼往自己心裡記,只覺得跟自己的生活十分遙遠,並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回到家中也只是隨口跟父母提了幾句。

哪知母親聽到此事之後立時來了精神,說這衛先生很可能是一個熟人,聽起來像是姐姐的先生。

那段時日正巧有宮中嬤嬤託母親做了一件披風,母親做成之後去王宮門外指定地點將披風給了嬤嬤,並塞了好些銀子,請對方幫忙牽線,給衛先生送一封信。

這是我家頭一次有了脫離苦海的希望,母親給那嬤嬤塞了很多的錢,幾乎是這些年來所有的積蓄,就盼著自己猜測正確,這位衛先生真的是故人來訪,能夠將他們帶回故里。

後來一連幾日嬤嬤那邊都沒有消息,我們也漸漸不再抱什麼希望。

過了將近十日後,那嬤嬤終於來了家裡,說是實在抱歉,衛先生這幾日跟著國主去遊園了,剛剛回來,而自己也已經將書信送去了。

又過了半日,衛先生根據母親信上所寫的地址找到了家裡,聽父親和母親說了這些日子的生活大為震驚,而後當機立斷道:“正好這代國國主還欠我一個人情,我在他這裡也算有幾分顏面,到時我提出要帶你們回去,他一定不會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