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80章 第 80 章

 是日黃昏。

 李淵入住甘露殿, 李世民與長孫氏帶著孩子親自迎接,前前後後忙裡忙外,伺候盡心, 照顧妥帖,不論誰見了,都是好一派孝子賢孫之景。

 晚間回到立政殿, 長孫氏為李世民寬衣, 李世民一一說著他對京師的安排以及同李淵的“默契”。

 “雖說都是入住甘露殿, 但父親自己提出來, 總比我出面要好。”李世民拉著長孫氏在床沿坐下, 溫聲說:“父親有顧慮, 他怕我來硬的。”

 要不怎麼說是父子呢。李淵對他總歸是有些瞭解的。他不就是抱著這個想法嗎?這個硬幹可以是捆了綁了關了軟禁了, 也可以是直接弄死。

 李淵不確定他會選擇哪一種。畢竟看似捆了綁了關了軟禁了就行, 但需知這般行事雖然也可,卻總會讓人擔心, 哪有死了一勞永逸?

 即便此刻太上皇崩逝會讓局面更加混亂,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解決之法。譬如先下手,然後假做遮掩, 秘不發喪, 待渭水後再以“病逝”處理, 或是想個法子, 嫁禍給突厥。

 李淵摸不準他的路子,唯恐他採取後者。

 而事實上, 若李淵真生出反撲之心,他也確實會這麼做。

 李淵不想死, 所以提醒他, 他們終歸是父子。既是打感情牌, 也是強調,他們雖有過隔閡,但血脈相連,某些方面立場還是相同的。

 譬如他們都不希望李唐覆滅,都想看到李唐國祚綿延。

 而此刻挑起內亂,對李唐有百害而無一利。李淵重重分析,便是想要說,即便成功了,迎來最好的局面,也是前景慘淡,不比如今做太上皇舒心。

 李淵主動提出入住甘露殿,將自己送進李世民的監視圈,自願處在重重軟禁之下,便是為了給李世民吃一顆定心丸,以此謀得李世民放棄激進之舉,達成雙方和諧,“父慈子孝”的局面。

 想到此,李世民輕笑出聲:“他總算沒有犯糊塗。”

 長孫氏莞爾:“父親耳聰目明,頭腦清晰。”

 “是啊,頭腦清晰。”李世民點頭,把局勢看得明明白白,腦子能不清晰嗎?

 不過李淵腦子清楚,不犯糊塗,對他來說是好事。李世民鬆了口氣,牽過長孫氏的手:“渭水戰事危急,長安風聲鶴唳。我此番一去,長安就交給你了。”

 長孫氏回握住他:“二哥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必不讓二哥有後顧之憂。”

 李世民想了想,又道:“可以考慮帶上承乾。”

 長孫氏應下:“好。”

 次日清早,李世民離京奔赴前線。李承乾前去送別,回來後仍舊帶著弟妹陪長孫氏用早食,大口咀嚼,努力進食。

 長孫氏有些訝異:“怎麼比平日吃得多,是餓著了嗎?肚子受得住?”

 李承乾拍拍小肚皮:“受得住的。我要多多吃飯,才能快快長大。”

 長孫氏失笑:“你年歲擺在這,哪裡是多吃點飯就能長大的。”

 “至少多吃點飯,身板可以高大些。就算年歲小,身材高大,也能跟著阿耶上陣殺敵。這樣,阿耶就不是一個人了,而是有我陪著他,幫助他。”

 長孫氏頓住,心中萬分感慨,她抬手揉著李承乾的小腦袋:“既這般掛念你阿耶,怎麼從前與你阿耶說話那般刺人。”

 “那是因為阿耶說話先刺人啊。他總是譏我諷我嘲我,便是我做得好,想讓他誇我兩句,他偏不,就要刺我一刺。他讓我不舒坦,我自然要還回去。”

 長孫氏一愣,似乎確實如此。也不知這對父子怎麼回事,明明心裡都有對方,且把對方放在十分重要的位子,偏偏一個習慣性刺人,一個習慣性回懟。誰也不肯認輸。哎。

 “阿耶若是跟阿孃一樣,我才不懟他呢。”李承乾不高興地嘟嘟嘴,“這陣子他也好幾次譏我,就昨日,同阿翁打啞謎不肯告訴我,偏讓我自己悟。

 “既嫌我不懂,又不願仔細教。合著天下道理,當孩子的都能自己悟出來?那還要他這個阿耶作甚?就這,我看在他最近辛苦的份上都忍下來了,半個字沒懟。我做的可比阿耶好。”

 長孫氏十分無奈。想著他說的“啞謎”,深絕這事實在怪不得李世民。難道讓李世民跟李承乾說,我想對付你阿翁,必要時不建議直接弄死,你阿翁為了保命以及保住太上皇的尊榮跟我低頭,甚至不惜把自己送到我手裡以表誠意嗎?

 這……確實不太好跟李承乾直言。

 李淵就更不會提了。這種事他跟李世民心照不宣就行,實在沒必要擺到檯面上告訴孫子。他不要面子的啊!

 李承乾撇撇嘴:“雖然阿耶教兒子的做法不太好,但我知道他總歸是疼我的。所以我也敬愛他。我想同他並肩作戰。我不想像今日這樣,只能看著他孤身遠行,獨自去面對困難,獨自去承擔突厥的壓力。我想分擔一點,哪怕只有一點點。”

 雖然李世民身邊跟了許多人,孤身與獨自兩個詞不太合適。但在李承乾看來,那些都是外人,是不一樣的。

 說到此,他有些喪氣。因為他發現原來他什麼都分擔不了。哎,還是先多吃飯,長高高吧。

 長孫氏扼制住他想要再進食的舉動:“別吃了,按你以往的食量,該飽了。不必如此。承乾,你想幫阿耶,不一定要在戰場上,別的地方也可以。”

 “別的地方?”李承乾歪頭疑惑。

 “如今正是土豆豐收之際,為了表示朝廷對土豆的重視,也為了慶祝大唐得此神奇糧種,阿孃決定親去農田採收,承乾可要與阿孃一起?”

 李承乾頓了片刻,眼珠一轉:“是為了安撫民心嗎?”

 長孫氏點頭:“突厥兵臨渭水之事已經朝野皆知,長安風聲鶴唳,百姓惶恐不安,此等情形不妥,不論渭水局勢如何,至少我們要幫你阿耶把長安穩住。”

 “我明白了。阿孃親自出宮採收,是想告訴百姓。看,皇家還有餘力管別的事,各個部門仍有效運作。一國之母都能泰然處之,在這等時候還能出宮採收土豆為天下做表率,可見事情沒有他們想得那麼危急。而且這也是告訴他們。皇家還在,一切有皇家頂在他們前頭。”

 長孫氏臉上泛起點點笑意。

 李承乾深呼吸,握拳:“阿孃,我去!”

 於是皇后太子儀架出行,禁軍隨扈。

 此事長孫氏早有規劃,採收之地是特意挑選的,距離不遠,人口繁茂,加之儀架所過之處,不少百姓追從而來,可說田地之外密密麻麻,人頭攢動。

 李承乾收土豆收得很認真,這是他做慣的,所以手腳嫻熟。長孫氏雖是閨閣婦人,卻也非嬌滴滴的大小姐,以往為秦王妃時便以皇家身份參與過類似活動,加之李承乾的關係,懂得不算少,不說比得過李承乾,至少動作利落。

 他們擼起袖子幹得十分賣力,態度也很親民。百姓有些望而生畏的,逐漸也不太怕了。竟隔著一田之地竊竊私語起來。

 “真的是皇后與太子。沒想到有生之年,我竟然能見到皇后跟太子。”

 “隔這麼遠,前頭那麼多人,你看得清臉嗎?”

 “看不清臉能看清人啊。反正知道那是皇后跟太子不就行了。你可真會挑刺。”

 “哎,你們說,皇后與太子在這種時候出宮採收,剛剛我聽里正家小侄子的表姨的家婆說,皇后先前詢問了里正這一塊地區的土豆總體收成,說是皇家也種了一批,等選出優質種薯,秋季會發放給今春沒有得到土豆種薯的村子。”

 “啊?那我孃家是不是能得了?他們今春這批就沒分到。”

 “你就想到這個?你看看,皇后太子能若無其事出宮與民同樂,還關心我們的土豆,甚至連秋季的種薯發放都規劃好了。這說明什麼?說明皇家很鎮定。既然如此,戰事是不是沒這麼嚴重?”

 “若是不嚴重,何須聖人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