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槐序 作品

第84章 第 84 章

 “到時候即便對貴邦這兩位大將深感佩服,也不得不拿他們祭旗。我知道你們之中許多人曾在兩位將軍手下做事,更對兩位將軍抱有敬仰之心,定不願看到這一幕。

 “不過也不要緊。反正戰場生死乃平常,你們敬仰的將軍死了,你們也會死傷一大片。都死了,也便不重要了。

 “我們大唐不喜歡彎彎繞繞,今日便跟你們說清楚,要戰的只管來。只是那時爾等落得個身死異鄉的下場可別怪我們,要怪就怪你們自家大汗吧!若非他一意孤行,事情何至於此!”

 話音落,突厥營內喧嚷聲起。

 頡利可汗與麾下大將盡皆色變。

 李唐這話好深的心機。字字句句在亂他們的軍心。

 他們舉兵二十萬,怎是二十萬人都甘願南下,一部分是因為血性,一部分是因為軍令。一路行來,他們勢如破竹,勝利在望便罷;但此刻李唐援軍倍增,又赫然拿下他們兩員大將。這般情形,何人看不出來,他們已無可能輕易拿下李唐,必要付出慘痛代價。

 這代價誰願意付?尤其他們並非必須攻打長安不可,若不攻,代價本可以不需要付。這等情況之下,誰又願意死呢?加之突厥至此千里之遙,誰人沒有思鄉之情。

 李唐更聰明的一點是,他們雖帶阿史德烏沒啜與執失思力上城樓,不給二人說話的機會,卻未有別的折辱。倘若他們舉止過激,凌虐毆打或吊城門示威,或許會激起己方戰士的怒火與反抗。

 但他們沒有,非但沒有,還為二人換過衣服,舉止溫和,更是多有敬佩之言,這讓營地的戰士怎麼想!

 更別說他們幾次有意無意提到頡利可汗之名,意圖燃起將士對大汗不滿的心思昭然若揭!

 頡利可汗憤而回帳,抽出佩刀一揮,即刻將桌案劈成兩半,又摔摔打打好一通發洩。然而發洩完之後呢?

 頡利可汗胸中怒氣任然未消,卻不得不考慮現實,他將眾人再次聚集起來。

 “我們乃二十萬大軍,身為大汗,李唐若以為這點言語刺激就能讓我軍戰士不尊我的號令,那本汗座下這個位子也不必坐了。”

 疊羅支挑眉:“所以父汗的意思是戰?”

 頡利可汗擺手:“不。李世民搞這麼多動作是為了什麼,為了震懾我,為了讓我退。因為他很清楚,如果開戰,我們雖然會損失重大,但李唐只會更慘烈。

 “他們目前的情況要對付我們二十萬大軍,必須傾盡全力,到時候長安大概率仍舊守不住,就算勉強守住,也會成為一座空城,一座廢城。所以比起戰,他更希望和。

 “他既要和,我便和。只是怎麼和,可不是他們說了算,總要讓我滿意。正如諸位所說,我們此次南下一趟總不能就這麼算了。所以無論如何,我們決不無功而返,和也要從李唐身上咬下一大塊肉來。”

 頡利可汗冷嗤一聲,眸中閃爍寒光。

 已有決斷,他立刻手書一封,派遣使者,送去對岸。

 大唐軍營,眾人看到這封手書再次炸開了鍋。

 使者卻不卑不吭,不慌不忙:“大汗說此是大事,貴國君主不可能瞬間做下決定,可考慮一番,明日答覆也不遲。”

 放下此話,施施然離開。

 他一走,帳中諸將諸臣再也忍不住。

 “突厥可汗什麼意思,他的胃口未免也太大了些,這是要搬空我們整座長安城啊。”

 “他胃口不大誰胃口大?他率軍南下本來不也是存的這個目的嗎?”

 “不能答應,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怎能答應。”

 “不答應?你沒聽剛才使者說嘛?明日答覆,頡利可汗這是還給我們設了期限呢。我們若不應,他勢必出兵,只需出兵一戰,他就會知我們的援軍尚且未到,所謂大批兵馬全是假的,到時候他會如何?你覺得讓他知道此點,他還會和談?”

 關鍵就在於此,他們甚至都不是突厥以為的“兩敗俱傷”之局,他們根本沒有抗衡突厥二十萬大軍的資本。

 杜如晦上前言道:“聖人,臣記得太子殿下曾說過一句話,大丈夫能屈能伸,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我們唯有忍下此辱,令突厥退兵,保得都城安寧才能籌謀日後。

 “日後我們必臥薪嚐膽,厲兵秣馬,今日之恥必讓頡利可汗親身償還,所贈財物也當連本帶息數倍收回。

 “不過和談和談,總要談一談,不能頡利可汗想要多少就是多少。此信中所言財物之龐大屬實荒唐。臣請去往對岸,與頡利可汗親議。”

 房玄齡等文臣一一跪下:“臣也請往。”

 李世民閉上眼,他深知頡利可汗是什麼人,不見兔子不撒鷹,若不讓他拿到足夠的好處,他絕不會罷手。他既然提出這些要求,那麼便是談,也談不下多少。這些財物,一旦給了,這份屈辱,這份屈辱……

 李世民握緊雙拳,咬牙道:“讓朕想想。”

 眾人張了張嘴又一同閉上。左右明日答覆,還有時間。這個決定確實不好做,他們也不忍再逼自家君王。

 李世民枯坐案前,一動不動,低頭看向頡利可汗的手書,目光幾度變幻。

 他試想著答應後,長安一掃而空,李唐舉步維艱的場景;試想著不答應,突厥大軍踏破京師,李唐風雨飄搖,甚至可能覆滅的場景;他想到自己,想到長孫氏,想到李承乾,又想到長安諸多百姓。

 他就這般坐著,一坐便是一整夜,直到天光大亮,眾臣再度而來。

 李世民這才艱難動了動已然酸脹發麻的身子,緩緩站起來,走向房玄齡杜如晦:“朕決議與頡利可汗和談,只是這財物之數確實不妥,望兩位愛卿竭盡所能,設法斡旋。長安城中府庫便罷了,朕總不能去向百姓索取錢財,讓他們為朕的決定捐獻所有。”

 房玄齡杜如晦立時明白。李世民的底線是府庫,不能佔用民脂民膏。而在府庫金銀財帛數目之內,能談到什麼地步,就看他們的本事了。

 二人齊齊下跪:“臣領命,定不負厚望。”

 李世民張了張嘴:“朕送二位出營。”

 君臣相攜,剛走出去,忽然聽程咬金指著天邊言道:“聖人快看!”

 眾人抬頭望去,但見天際突然出現一群飛鳥,以蒼鷹鷂鷹為主,還有許多辨認不出的品種,但無一例外,體積都不小。他們聚眾飛來,綿延一大半,直接佔據眼前整片天際,如烏雲蔽日,浩浩蕩蕩。

 所有人盡皆驚駭。怎會有這許多飛鳥?為什麼會突然出現這些飛鳥?

 正值我軍危難之際,若這群飛鳥再掀起何等變故,他們處境豈非更艱辛?

 就在大家整顆心都提起來的時候,秦瓊蹙眉:“那些鷹,他們爪子上是不是抓著什麼東西?”

 什麼東西?似乎確實有,但是什麼呢?

 啪!

 正疑惑時,便有一隻飛鳥沒抓穩,爪中物事掉下來,程咬金伸手捧住,捧在手裡捏了捏:“這是何物?看起來有點像土豆?顏色與形狀不像,但捏起來的感覺很像。”

 李世民接過,也是不解,這東西從未見過。

 要將蒼鷹鷂鷹許多種類的飛鳥聚集在一起本就已經十分稀奇,而且這些飛鳥竟然還非常和諧。它們這是在做什麼?為什麼出現在渭水?怎麼可能在渭水突然湧現這麼多飛鳥。這不符合常理。

 李世民一聲令下,全軍戒備,蓄勢待發。倘若飛鳥有何異動,也能第一時間反應。

 然而他們等啊等,眼看著飛鳥自他們上空飛過,徑直往前而去,到得突厥軍營,忽然將身上攜帶的不明物體紛紛擲下,對岸立時傳來驚呼之聲。隨後不知又發生了什麼,飛鳥縱身一躍,俯衝而下,遮天蔽日的飛鳥全部朝軍營湧去。

 驚呼變成了哀嚎,變成了慘叫。

 李世民&眾人:!!!

 斥候急速來報:“飛鳥不知為何到得突厥營地,將攜帶之物全部拋下,砸傷許多人。有突厥將士惱火,拉弓射擊飛鳥,沒想到此舉反而激怒飛鳥,與飛鳥結下仇怨,令它們憤恨不已。飛鳥齊齊開始在軍營無差別攻擊,如今突厥營內已經大亂了。”

 大亂了!

 眾人眼前倏然一亮,每個人都反應過來,這是個絕佳的機會。

 尉遲恭程咬金等武將不約而同跪下:“臣請戰!”

 而李世民也未過多言語,唯有堅定有力的一個字:“準!”

 趁他病要他命,此時不戰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