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慰風塵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五章 撫仙湖

  盜墓的,最怕墓葬埋在居民區。

  你這邊一動鋤頭,對方一抬頭就看見,不是找死?

  挖土開石,動靜太大。真要是大墓,擱在深山老林,再多機關也會被盜。唯獨靠近村莊,旁邊又是農田的墓,委實不好下手。

  有辦法嗎?

  自然是有的。

  那幾個土耗子,也聽過幾節老爺子的課,決定在外面種玉米。

  玉米長得快。

  等玉米發起來,田裡就是一片林海,能把人擋住,他們再在土中間挖盜洞。又養了幾條狗,負責聞土,辨墓的方向。

  結果還沒半個月,就被村民發現,送省城吃了花生米!

  這幾個老表,也確實是小天才。

  在外面種玉米不稀罕,得分時候,人家江西壓根不產玉米!村民一看,幾個外地人鬼鬼祟祟,白天黑夜貓在土裡,外頭又是一圈奇形怪狀的玉米。

  不懷疑才怪。

  打草驚蛇,那座宋墓愈發不好下手。

  堂口解決不了,便把問題報給老爺子。

  當時全國抗戰,甭管你是偷東西還是土匪,都擰成一股繩,該殺人殺人,該打鬼子也不含糊。

  老爺子坐鎮南方。

  張四太爺一封書信,要老爺子在南方籌集經費,再拿到南洋購買藥品、彈藥,運回來支援抗戰。

  不僅是盜門。

  當時的洪門、青幫,都擰著褲腰帶掏錢,捐飛機捐大炮。大家雖然不敢說自己是啥好人,民族大義還是有的。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除了盜幾個大墓,老爺子也不知道有啥法子,能撈那麼多錢打鬼子。

  死人受點委屈,總比活人做了亡國奴強。

  張四太爺給老爺子派了兩個幫手。

  盜門除了八奇,還有十二將。

  乾坤將,王佐將,二人來到老爺子面前聽令。

  對於虎盤山那座大墓,老爺子有了想法,親自安排人去那邊,仍盜墓。

  這次不種玉米,改養蜜蜂!

  除了夜行山人,哪個盜墓不挖盜洞?

  可旁邊就是農田,你一挖,別人能不知道?種玉米,是掩耳盜鈴,養蜜蜂就不一樣。

  蜜蜂嗡嗡亂飛,能蓋住挖土的聲音。

  村民怕蜜蜂蜇人,輕易不會靠近蜂場。

  養蜂人沒事到處走,在深山老林瞎逛,也不會引起懷疑。

  這就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養蜜蜂的法子奏效了。

  那座宋墓,老爺子帶人來了個大搬家。

  這一搬,有了新發現。

  棺材裡,有一紫金海獸葡萄籽。拇指大,夜光下閃閃發光,做工精巧,及其罕見。至少是先秦古物了,應該是貴族女人鑲在髮簪的配件。

  拿到省城,少說能賣五十大洋。

  清理墓碑時,發現墓誌銘。原來墓主人當官,曾代表皇帝為宣慰使,出巡古滇一帶。

  古滇多湖,多水,多河。

  其中有一片大湖,最是罕見,被稱為撫仙湖。

  徐霞客遊記曾寫道“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渾濁,惟撫仙湖最清”。

  此湖面積廣袤,水質極其優良。

  號稱琉璃萬頃,古滇一鏡。

  比洱海、滇池加起來還要浩渺,稱得是滇土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