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五章 炮擊

    畢竟現在都是盟友,景修也要顧忌影響。

    秦清笑道:“陰陽宗的火炮,太平宗的彈藥,替我好好感謝上官宗主和太平宗的陸夫人。”

    景修點頭應下。

    秦清轉身返回中軍大帳,臨行前對留在此地的景修道:“開始吧。”

    一身戎裝的景修手按刀柄,沉聲道:“是。”

    榆關城是帝京的門戶,親自領軍出征的秦清對遼東大軍的第一戰志在必得,他的要求是一戰而下,務必將遼東大軍的氣勢打出來。

    此戰,景修親自督戰。

    景修抬手招過自己的傳令哨官,吩咐道:“派人去喊話,限城內守軍在一炷香的時間內開城投降,如若不然,城破之後,悔之晚矣。”

    哨官領命而去。

    遼東現下還是沿襲大魏軍制,分為衛所制和營兵。

    所謂“衛所”就是衛、所兩級。一府設所,幾府設衛。衛設指揮使,統兵士五千六百人。衛下有千戶所,統兵一千一百二十人,千戶所下設百戶所,統兵一百一十二人。

    各府縣衛所歸各州指揮使司都指揮使管轄,各都指揮使又歸朝廷五軍都督府管轄。帝京的衛軍分兩種:一是京軍三大營,為全國軍隊的精銳;二是皇帝親軍,前者歸五軍都督府管,後者常由太監統領直接聽令於皇帝。

    衛所的兵士有軍籍,世襲為軍,平時屯田或駐防。征討、鎮戍、訓練等則聽命於兵部。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這種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和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制度,旨在保證皇帝對全國軍隊的控制。

    秦清留在遼東的三萬大軍分別屬於三州各府的衛所,平日以屯田為主,並非完全脫產的精銳。

    衛所的兵士有軍籍,世襲為軍,平時屯田或駐防,有些像世兵制,又與府兵制相似。

    在衛所之外,還有邊軍,並非世襲,而是實行募兵制。白鹿先生向天寶帝講解遼東大軍由來的時候,曾說過以遼餉徵調各地兵源重建遼東邊軍,這就是募兵。

    再加上衛所制日益廢弛,募兵制開始成為兵力的重要來源,招募而來的士兵不會終身從軍,這便是營兵。

    正因為如此,衛所和營兵有兩套截然不同的官職。

    衛所是都指揮使、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百戶、總旗、小旗。

    營兵則是總兵官、協守副總兵官、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哨官、隊長、什長。若是幾個總兵官協同作戰,朝廷會派出一位總督居中調度,又稱經略或者督師。

    武官若是獨當一面,則會掛印。大魏律制,有事征伐,則命都督佩印以往,旋師則上所佩印於朝,大將軍印有三,分別是:徵虜大將軍、平虜大將軍、鎮朔大將軍,當年秦襄以左都督出征西北,便是掛平虜大將軍印。遼東因為自身需要,又增設了其他幾個名號的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