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二百二十章 為民請命

    如此一來,秦道方就能有足夠的兵力來推行新政,將齊州的士紳力量徹底打散,並且鎮壓叛亂,還能保證秦襄大軍的糧草供應。

    秦襄沒有後顧之憂,便可帶領七萬大軍出兵直隸,與秦清親率的十二萬大軍會師於帝京城下。

    這便是李玄都在“天下棋局”中的鉗形攻勢。從地圖上來看,就像一隻巨大的螃蟹鉗子夾住帝京。

    在秦襄忙於擴軍練兵的時候,秦道方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新政上面,尤其是聖人府邸名下的田地,丈量、清退、追繳稅款是個浩大工程,不過只要做完了這件大事,收歸國庫的土地和稅款還在其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對於許多負隅頑抗的士紳是個極大的震懾,想來其餘的士紳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先謀求天下,拉攏各地士紳,使其投降,待到天下大定之後,再來推進此事,一開始就亮明新政,打擊士紳,會導致很多士紳走向對立面,誓死不降。只是這與李玄都的想法相違背,因為李玄都從來就不是謀求天下,對於李玄都而言,天下只是其次,太平才是關鍵。

    秦清和李玄都雖然是翁婿關係,但實質上是平起平坐的盟友關係,談不上進諫,而應是商量,最終是李玄都說服了秦清。此舉固然失去了士紳的支持,可是贏得了民心,百姓才是一國稅收之基石,良家子更是最好的兵源,贏得了百姓,便是天下歸心。進一步來說,士紳們今天可以投降遼東,明天也可以投降其他人,斷無忠誠可言,他們是大魏的頑疾,遼東不應繼承這些頑疾來禍害自身,這便涉及到大祭酒司空道玄曾經說起過的得國正與不正,只是換一個皇帝,換一個姓氏,還是那些世家佔據最多的土地,還是那些老面孔尸位素餐,便是得國不正,遼東哪怕得了天下,國祚也不會長久。

    秦清畢竟是長生之人,沒有生老病死之憂,又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孫輩繼承人,故而對於天下得失的態度更為豁達,不會如尋常帝王那般過於患得患失,所以幾經思慮,以長久計,最終決定退讓一步,力排眾議,與李玄都達成妥協。

    此舉也有好處,每攻克一州,推行新政,均田免賦,民心所向,百姓會自發地守衛自己的田地,遼東大軍便如魚得水,此地自然似鐵桶一般,絕不會降而復叛,算是穩紮穩打。

    齊州士紳早就被青陽教“梳理”過一遍,又有清微宗和秦道方的多年經營,尤其是聖人府邸不戰而降之後,便徹底認命,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