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二百三十二章 理學一派

    或者說,在場九人,哪個不是一時之人傑。

    高冠博帶的老人緩緩開口,聲音若洪鐘大呂,響徹天地之間:“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荀卿全是法家,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

    李玄都臉色一肅,恍然道:“原來是理學一派。”

    儒門作為天下之主,其內部流派比道門更為繁雜,從祖龍時的子學,到白帝時的經學,再到後來的玄學、佛學、三教並行,終至今日的理學、心學。其中影響最大的四派正對應了儒門的四大聖人。

    至聖先師只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由此分出了亞聖的性善論和荀卿的性惡論,有些類似於南華道君和楊朱的分歧。

    起初時候,亞聖和荀卿倒是不分高下,直到理學興起,開始大肆批判荀卿,由此導致荀卿在儒門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亞聖成為至聖先師的正統傳人,也是儒門公認的第二代教主,位列四大聖人的第二位。正如從來都是南華道君與太上道祖並列為老莊,而不聞楊朱之名。

    這些話正是理學一派批判荀卿之言,尤其是最後一句,直接出自理學聖人之口。

    那麼此人便是出自理學一派了。

    李玄都有些驚訝,此番來人竟然不是心學一派之人,而是理學一派之人,雖然心學與理學有一定的傳承關係,但也有對立之處。沒想到在此等儒門危急存亡之際,心學和理學能夠徹底摒棄前嫌。

    不過再轉念一想,這也在情理之中,所謂的為天下訂立規矩,理學一派可謂是居功至偉。雖說早就有罷黜百家而獨尊儒術的說法,但在此後儒門也面臨過佛道兩家的挑戰,慕容氏的大燕時期,佛門提出佛為正,三教歸佛。隨後的李氏皇族自稱道祖後人,尊崇太上道祖為太上玄元皇帝,明空女帝尊奉佛門,又有了數百年的三教並行。

    直到大晉年間,理學一派開始復興儒門,打擊佛道。理學為了與佛道兩家的漫天神佛抗衡,提出了“天理”的說法,又將天理神話之,成為道德神學,儒門由此徹底成為道門、佛門一般的教派,也就是三教中的儒教。至此,儒門才壓制佛道,又重得天下。

    故而理學聖人雖然不像前兩位聖人那般堪稱完人,但憑藉再造儒門的功勞得以成為僅次於至聖先師和亞聖的第三位儒門聖人,可謂是儒門的中興之主,也唯有身負滔天之功的理學聖人才能將曾經與亞聖並列齊名的荀卿趕出文廟。

    理學聖人和心學聖人的關係就像至聖先師和亞聖的關係。隨著世道發展,理學一派過於禁錮人心,遭到反噬,心血一派修補了理學一派的不足,穩固了搖搖欲墜的儒門,可謂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再加上心學聖人的品行,得以成為第四位聖人。

    簡單來說,理學主張只有一個答案,所有人只能遵從這個答案,也就是“天理”。心學主張沒有答案,只有自己去尋找,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也就是知行合一。

    心學相較於理學,無疑是更進了一步,更為符合至聖先師的儒學正統,這也使得儒門湧現出了許多英才,比如張肅卿等人,都是心學中人,只是心學只能在儒門上層流行,普通百姓還是更為信奉理學一派訂立的規矩,天理就是老天爺,不遵守規矩就要被千夫所指,天打雷劈,故而理學一派在儒門中仍舊擁有極大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