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番外十二

    “是。”陸雁冰領命而去。

    如今道門內部共有三大派別,分別是太平道、正一道、全真道,分別對應三位大真人。

    儒門內部也有三大派別,分別是理學、心學、氣學,分別對應三位大祭酒。

    其中理學和心學都是鼎盛一時的顯學,正如道門的正一道和全真道,傳承有序,不必多言。

    氣學則如太平道一般,曾經一度近乎覆滅,待到理學和心學大敗於道門之手後,這才趁勢而起,一躍成為與心學、理學並列的第三大學派。

    理學一派的祖師是理學聖人,心學一派的祖師是心學聖人,氣學一派的祖師可以追溯到亞聖,“氣學”二字中的“氣”字便是來源於亞聖提出的“浩然氣”,不過真正發揚氣學的卻是橫渠先生等人。

    橫渠先生正是說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儒門先賢。

    氣學一派認為世界是由兩部分構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見的萬物,一部分是看不見的,而兩部分都是由“氣”組成的。

    “氣”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凝聚,一種是消散。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沒有此物,只不過是肉眼看不到而已。氣學以“太虛“”表示“氣”的消散狀態,這是本來的原始狀態,“氣”是“太虛”與萬物的合稱。

    橫渠先生又曰:“知虛空即氣,則有無、隱顯、神化、性命通一無二。”

    氣學、理學、心學三家之間同根同源又各有分歧。

    心學與理學的關係已經不必過多贅述,心學聖人在悟道之前本就是理學弟子。

    氣學在過去被認為是理學的分支。

    氣學認為“通天地,亙古今,無非一氣而已”,認為“氣”是天地萬物的根本,“理”是“氣”變化的條理秩序。

    正所謂“初非別有一物,依於氣而立,附於氣以行也”,氣學不同意理學聖人“理與氣是二物”的見解,認為“盡天地之間,無不是氣,即無不是理也”,“氣”是實體,而“理”是規律。

    由此分成兩大個完全不同的派別。

    自太平十年之後,儒門的三位大祭酒不再以學宮劃分,而是以學派劃分,分別是理學大祭酒、心學大祭酒、氣學大祭酒。

    聽到秦素如此說,李太一起身道:“既然如此,便暫且休會,等到三位大祭酒蒞臨玄都之後,再行議事,不知夫人意下如何?”

    秦素點頭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