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五章 應約而至

    大船靠岸,張海石第一個下船,隨後是李玄都、陸雁冰、秦素幾人。

    張海石對李玄都道:“齊州的事情,我就不參與了,免得老宗主再生其他猜忌之心,我那座別院,你儘管拿去用便是,就算夷為平地也沒什麼干係。”

    李玄都衝張海石作了一揖,卻沒有說話,一切盡在不言中。

    張海石一揮大袖,示意那艘大船自行離去,然後獨自一人踏波而去。

    送走張海石之後,一行三人去往最近的一座縣城,名作風山衛。

    大魏的軍制施行衛所制。自帝京達於州府,皆設立衛、所,外統于都司,內統於大都督府。也就是說,衛、所分屬於各州的都指揮使司,各州的都指揮使司又由朝廷的大都督府劃片管轄。都指揮使司下轄若干個衛,衛下轄一定數量的千戶所和百戶所。大抵五千六百人為一衛,一千一百人為一所,一般每衛設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一百二十人為一個百戶所,百戶所設總旗兩人,每總旗轄五十人、小旗十人,每小旗轄十人。除了各地衛所之外,還有直屬皇帝的親軍二十六衛,當年的青鸞衛便是其中之一,只是後來太宗皇帝將青鸞衛拔高,升為青鸞衛都督府,與大都督府平起平坐。

    最早的時候,總兵是在戰時由朝廷下派到某地指揮作戰的最高將領。下派的總兵掛將軍印兼領總兵官,戰畢後返回帝京,一般由勳貴或地方都督充任。此時的總兵官是一個職責稱謂,並沒有品級。戰爭狀態下,總兵的排兵佈陣則是通過地方的“都指揮使司”來實現。可以說,在大魏初年,戰時狀態下,都指揮使聽命於總兵,並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因為總兵無權罷免都指揮使。

    如此就會產生兩個矛盾:一者是,總兵帶兵不練兵,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局面;二者是,由於都指揮使和總兵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容易造成事權不一。有事的時候,雙方摩擦不可避免,相互拆臺的局面也是必然的。

    待到到了後來,一些地方戰事不斷,短期內無法結束戰事,總兵常駐地方漸漸成例。總兵官也就成為了鎮守一州之地的最高武官。這解決了總兵帶兵不練兵的問題。同時也削弱了“都指揮使司”對於衛所兵的控制力,慢慢的總兵在地方軍事上形成了事權專一的局面,但也存在著總兵稱霸一方、擁兵自重的可能。而總兵和都指揮使之間雙重領導的矛盾仍舊存在。

    為了解決矛盾,朝廷又往下派了巡撫,總領一省事務。一方面削弱總兵兵權,一方面也給總兵和都指揮使以及布政使、按察使設了個共同的上司,解決事權不一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