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十一章 改制

    歷朝歷代都會修建大規模的驛道、驛站體系,以供傳遞消息。所謂“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流星。平明發西京,暮及隴山頭。”一般每隔二十里有一個驛站,一般是日行三百里,根據情況緊急不同,又可分為四百里、六百里、八百里不等,這也就是八百里加急的由來。

    中原王朝最為鼎盛時,有一千七百個驛站,驛卒近兩萬人,遍佈天下。如今大魏衰弱,仍舊保留了驛站體系,傳遞消息比不得飛劍傳書,也不容小覷。就算是從嶺南出發,前往帝京,也用不了半月的時間。

    帝京與朝陽府之間,距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既是一州之隔,又是一關之隔,若是要傳遞信件,只需要用兩天的時間。

    雖然李玄都不會使用朝廷的驛站,但是太平宗也有一套完整的體系。太平宗在各地開設客棧和錢莊,如一張大網,如此一來,也可以傳遞信件往來於各地之間,只要是有太平客棧的地方,書信便可送達。不過花費也是相當不菲,等閒江湖中人都承受不起,除非是特別重要緊急之事,否則都不會採用。

    這次李玄都便動用了太平宗的渠道,用了兩天的時間,將秦素的信連同太平錢莊的樣錢一同送到了遼東。

    秦清已經從太白山的大荒北宮返回朝陽府的秦家大宅,所以信件直接送到了秦清手中。秦清派人將趙政從總督府請來,又將李玄都送來的樣錢交給趙政。

    趙政一一仔細看了,太平錢和無憂錢已經流通多年,不必多說,他對三枚銀圓也沒什麼意見,因為銀圓的關鍵是針對“火耗”,而太平錢莊已經將防偽做到了極致,很難有人冒充。

    趙政真正在意的是與銀圓配套的銅圓,因為百姓們在日常使用最多的還是銅錢。

    秦清問道:“不知正己如何看待此事?”

    趙政沉吟道:“推行新幣改制,廢兩改圓,其目的在於解決‘火耗’之害,我沒有意見。只是這銅錢一事,還有待商榷。”

    秦清和趙政兩人主政遼東,職責各有不同,秦清總攬大局,趙政主掌民生經濟,接下來才是主掌兵事的秦襄和負責錢糧的秦道遠。在這方面,秦清不如趙政,所以都要徵詢趙政的意見。

    趙政略微沉吟後,說道:“自從李氏皇族時代河朔藩鎮叛亂,中原一片混亂,土地兼併現象十分嚴重,延續了近三百年之久的均田制終告瓦解,使得建立在此基礎上的租庸調製亦無法繼續施行。德宗皇帝由此推行了兩稅法。其得名來源於其納稅時間分為夏秋兩季,以戶稅和地稅代替了租庸調,捨棄了以丁身為本的原則,實行‘唯以資鄉為宗’的‘戶稅’,即按資產的多寡定出戶等,再按戶等高低徵稅。這是一種錢稅,但在真正實行的過程中,仍以實物稅為主。後朝廷又明文規定,兩稅既可以納錢,也可交納布帛。”

    “大晉仍舊沿用兩稅法,本朝穆宗之前,也推行兩稅法,但有所改動,除徵收夏稅絲、綿及秋絲外,還增加了所謂的按栽桑株數徵收的‘農桑絲絹’和染料等稅科。直到武德六年,張肅卿推行新政,新的稅法將朝廷徵收實物一律改為徵收銀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