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二十一章 當年今朝

    李玄都差點死在帝京城不是什麼秘密,他因此而墜境更是眾所周知。李玄都此時提起此事,當然不是為了秋後算賬,只是要為已經過去的四六之爭做一個定性。

    如果說風起於青萍之末,那麼四六之爭這場大風大約起於司徒文臺死後。到了司徒玄策名滿天下的時候,有一點已經成為江湖有識之士們的共識,那就是正一宗的領袖地位受到後起之秀清微宗的挑戰,由此出現了主戰和主和兩派,司徒玄策主和並因此事而喪命,司徒玄策死後,主戰一派佔據上風,以清微宗為首的道門四宗與以正一宗為首的道門六宗,開始了一場持續多年的全面對抗。

    四六之爭在天寶元年達到巔峰,因為當時同屬正道,所以雙方一直處於鬥而不破的局面之中,既不好玉虛鬥劍那般比拼高下,也不好直接大規模廝殺,而天寶二年的帝京之變給了雙方一個機會。

    因為李玄都入京並結識了張肅卿,清微宗與張肅卿之間產生了聯繫,當時張肅卿因為推行新政觸及儒門的根本利益而被儒門拋棄,正需要借力於道門,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成為盟友。

    謝雉看準這個機會,密召正道六宗入京。謝雉並非穆宗皇帝,對於能否請動正道六宗並沒有十足把握,正是清微宗的入局讓她看到了希望。不出謝雉所料,正道六宗不願看到清微宗在朝廷中勢大,所以應召前往。

    在這種情況下,儒門既不看好謝雉,也不看好張肅卿,在謝雉同意將天寶帝交給儒門之後,儒門選擇了作壁上觀,徹底放棄“執迷不悟”的以張肅卿為首的四大臣。所以在帝京之變中,儒門的存在感十分薄弱,根本沒有他們的身影。

    於是,江湖的四六之爭和廟堂的權力之爭因為新政等種種原因,繫於一線之上。

    一場大變眼看是無法避免。

    當時正道十二宗還有唯二的中立宗門,也就是靜禪宗和太平宗,二者雖有偏向,但並未真正站隊,出於大局考慮,靜禪宗的方靜方丈與太平宗的沈老先生決定前往帝京,出面調停說和愈演愈烈的四六之爭,不敢奢求使雙方就此罷戰休和,只求雙方不要大開殺戒,就此徹底撕破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