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不孝孫回來了

  黃子澄告訴朱允炆,現在是拉攏人心的最好時機,如果這個時候能啟用曾經被皇太孫貶黜的官員,他們一定會對新君感恩戴德。

  於是被罰到倭國的齊泰被招了回來,因為挖礦有功,官復原職,任兵部侍郎。

  黃子澄,方孝儒,齊泰,建文三坑正式組建,這個時候應該叫淮王三坑。

  兵部的尚書和侍郎空出很久了,老爺子和皇太孫一直都沒有選官員任職,朱允炆不知道的是,這個位子是朱雄英留給鐵鉉的。

  還有吏部侍郎翟善,擁擠淮王有功,被提拔成了尚書……

  朱允炆已經打算好了,等他正式當了皇帝,這些臣子全部都要掛上東宮銜,而原本的東宮輔臣都是太孫黨,徐王黨,自然要換掉。

  武將自然也在拉攏之中,首先就是五軍都督府,梅殷,李堅,徐允恭,願意效忠淮王,沐晟不在京城,李景隆稱病快一個月了,不上朝,不出門,不見客。

  馮勝,傅友德,態度不明,郭英,張龍,有點想朝著淮王靠攏的意思,但礙於情面,沒敢表現出來。

  這兩個老傢伙能壽終正寢不是沒原因。

  至於藍玉,常茂,曹震那群驕兵悍將,朱允炆知道拉攏不了,也就沒有行動,這些人更不會效忠朱允炆,現在是,將來也是,他們心裡還在想著朱允熥。

  而淮王三坑也沒閒著,三位大師傅為將來的新朝國策進獻良言。

  方孝儒諫言一定要削藩,把所有藩王全部削掉,該殺的殺,該關的關。

  黃子澄讓朱允炆廢掉大誥,以及錦衣衛監察之權,取消直隸地區的攤丁入畝和士紳納糧改革。

  齊泰作為新加入的骨幹,他建議停止大明巡航艦隊的組建,並集中銷燬,堅持禁海國策,以免樹敵太多。

  朱允炆在三位大師傅的良言下,對即將屬於自己的新朝信心滿滿,他自信有良臣輔佐,一定會比大哥朱雄英做的更好。

  對於這些事情,老爺子不管不問,每天就是帶著重孫子玩耍。

  就這樣,日子一天天過去,終於到了傳位大典的日子,然而,就在前一日,老爺子突然病了。

  但還是留下口諭,傳位大典繼續進行,由晉王,燕王代為傳璽送圭,而且所有臣子都要參加,不到者,抄家滅族。

  當夜,朱允炆終於批改好了所有的奏本,頓時長舒一口氣,然而黃子澄突然想到了一件天大的事情還沒去辦,大典上,新皇所穿的十二疏龍袍還沒有準備。

  方孝儒突然想到,謹身殿有一件嶄新的十二疏龍袍,是給皇太孫朱雄英準備的,結果沒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