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霧聽雨 作品

第六十九章 探討教學方法


  華志安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發現城裡的教育和農村的教育確實有本質的差別。城裡講究出成績,像期中、期末和月考,都要查看優秀率、及格率和低分率。取得前三名的有物質上面的獎勵,包括獎金。在這樣的激勵之下,老師們自然要競爭,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

  首發-:-塔讀小說@

  但是農村裡是不準有物質獎勵的,每次考試之後,只是把成績折算一下,讓老師們心理有個數就行了,至於誰的班考得怎麼樣,學生和家長一般是不知情的,只有當事的老師們心理知道。

  這樣農村裡面的佛系老師就多了起來,反正考差了也沒事,頂多面子上過不去而已,考試結束之後,大家忘了就沒事了。

  但是像王福榮這樣的老師,又是要上進的,所以對成績還是很在乎的。

  華志安安慰王福榮說道:“我覺得學生出成績,一半是老師的用功,另一半是學生的努力,如果老師很嚴,學生不用功,或者說被迫用功,估計也出不了成績。陳老師那種教學方法雖然在短期內出成績,但是長期下去,是不行的。對於學生要激勵他們樂於學習,只有他們肯學習,想學習,成績才會提高,並不只是搞點好題目就行的。”

  王福榮聽了,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於是點點頭說道:“華老師,你講的有點道理。但是怎樣才能激勵學生樂於學習呢?”

  按說教師之間是同行,而同行往往是冤家,有什麼好的教學方法,一般是不會對同行說的。

  但是華志安有自己的理解,他覺得老師是造福於學生的,而造福於學生,是為國家、民族考量。跟學生的前途、國家、民族比起來,自己的那點小私利就不足為道了,所以他很開心的將自己的經驗和感悟告訴給別的老師,大家共同進步。

  所以他對王福榮說道:“你每個星期,一定要組織一個班會課,跟學生們講道理,這就像校長給我們做政治思想工作一樣。首先你跟他們說,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不是為了學校,更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他們自己。他們學習有了成績,將來考上大學,有了一個好的職業,享受的不還是他們自己嗎?老師是得不到他們好處的。然後你通過身邊一些現實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講給學生聽,但凡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明白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