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七爺 作品

第1252章 番茄之觴

  違背了自然生長規律的番茄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根本不結果。

  但是那只是自然環境下生長的番茄,人工種植的番茄完全可以通過在結果期間增加肥料的投入來供應植株結果所需要的營養物質。

  這麼一個小小的問題在人工干預下根本就不叫問題。

  新品種出現後人們滿懷希望的種下種子希望最後能夠獲得一個好的收成。

  當然改良番茄也沒讓人們失望,不管是收穫時的畝產還是後續的運輸都按照科學家們所期望的那樣發展。

  所有人都歡欣鼓舞,農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可以預見自己今後越來越紅火的日子;科學家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就憑這個他們即便無法獲得學界最高獎也絕對能夠名留青史了。

  然而給所有人當頭一棒的是消費者最後對番茄的反饋。

  難吃!

  這是所有購買了新品種番茄的消費者給出的反饋,非常難得,竟然沒有一例不同的評價。

  就算是新品種番茄的創造者本人在吃了改良番茄後也不能昧著良心說好吃。

  這是出了什麼問題?

  科學家們緊急溯源查找原因。

  最終查明的原因也是讓科學家們為之一愣。

  自然的基因表達是一個完整的邏輯結構。

  每一層表達看似獨立,比如外觀顏色、形狀、口味、大小等等,但是這些表達彼此之間是存在邏輯關聯的。

  比如什麼顏色決定了果實內部的具體成分,紅色的果實裡的花青素肯定不是在鹼性環境裡的。

  酸性的環境又決定了果實的口味。

  口味決定了果實會吸引什麼樣的動物前來食用。

  動物的種類決定了果實的形狀和大小。

  果實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藉助動物傳播種子,假如喜愛這類果實的是某種體型小的鳥類,植株卻結出了西瓜大的果實,一隻鳥兒吃飽了都不一定能吃到種子跟不要說帶走傳播了。

  這樣額植株在自然進化中就會被淘汰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