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 作品

第二卷 仙門篇 第80章 封印(上)

    可半道衝出來一條攔路虎,阻止了宋之問的進軍。

    稷下學宮。

    這些年宋國勢頭正猛,尤其是那個儒劍宋之問,年紀輕輕,修為已經到了天尊境巔峰,距離賢者境也僅僅是一步之遙。

    如果只是修為也就罷了,關鍵是此人是個通才,文武雙全,施令治國,領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人還長得風流倜儻,玉樹臨風。

    睢陽城裡,只要是宋之問出門,那絕對是十里圍觀,夾道里三層外三層全都是人。

    這還不算完,最要命的是這儒劍宋之問正值青年,還未婚配,甚至連一紙婚約都沒有。

    如此良人,怎能不讓人瘋狂?

    儒劍宋之問的名聲在宋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那些個大家閨秀,一個個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擠破腦袋想跟這位儒劍見上一面,哪怕是說上一句話。

    可惜這位宋國的儒劍生性涼薄,人送外號“芳心縱火犯,管殺不管埋”。

    如此人物,稷下學宮哪裡敢隨手打發?

    宋鄭兩國開戰,以鄭國如今的局面,內戰還沒打明白,對手又是鼎鼎大名的儒劍宋之問,那是妥妥的被收拾。

    而鄭國被收拾,宋國坐大,齊國就會和鄭國直接接壤。

    比起如今七大國裡風頭正盛的宋國,一個被齊國玩弄於股掌之間的鄭國,更符合齊王的胃口。

    所以宋鄭之戰,在齊國來看,不能打。

    齊國認為不能打,就是稷下學宮認為不能打。

    與道門不同,儒門講究入世修行,而非出世。

    滾滾紅塵,天下局勢,在儒生眼裡,就是一副浩大的棋局。小人以人為棋子,大人竊國,以一國為棋子,聖人竊道,以天下命數為棋子。

    齊國與稷下學宮,就像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

    稷下七賢為首的學宮儒生崇尚王道,走的是齊國統御六國,成為北境主宰,卻依然存六國國脈,不興兵殺之道。

    內外賓服是為王。

    所以宋國要與鄭國開戰,想要直接刨了鄭國的祖墳,把老鄭王鄭靈公從墳裡揪出來鞭屍。

    這種行為,是儒門所不恥的。

    稷下學宮介入兩國政交,想要通過宋之問解決問題。可稷下學宮的老先生袁天罡沒想到那小子是個油鹽不進的主,任你說的天花亂墜,他從頭到尾只說一句話:

    “我聽君上的。”

    作為稷下學宮七賢者之一,老先生走遍天下,以雄辯著稱,但凡論戰,除了雲海仙門那個蠻不講理的斷罪峰峰主冥陽子,他就從來沒輸過。

    就是佛門的那幫得道高僧,在袁天罡手下,也走不下十個回合。可在宋之問這小子那,老先生可謂是鼻子都快氣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