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湯居士 作品

附錄: 《未完成的願望》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在他的短篇小說《再劫麵包店》中寫了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故事:

一天夜裡,剛結婚不久的小兩口突然醒來,兩人都餓得不得了,把家裡所剩無幾的食物掃蕩一空,那種飢餓感仍然無比兇猛。

這不是一種正常的餓,妻子說:“我從來沒有這麼餓過。”

這時,“我”不由自主地回了一句話:“我曾經去搶劫麵包店。”

“搶劫麵包店是怎麼一回事?”妻子揪住這句話問了下去。

原來,年輕時,“我”曾和一個最好的哥們去搶劫麵包店,不是為了錢,只是為了麵包。

搶劫很順利,麵包店老闆沒有反抗的意思。不過,作為交換,他想請兩位年輕人陪他一起聽一下瓦格納的音樂。兩個年輕人猶豫了一下,但還是答應了。畢竟,這樣一來,就不是“搶劫”麵包,而是“交換”了。

於是,在陪著老闆聽了瓦格納的音樂後,兩個年輕人“如願以償”地拿著麵包走了。然而,“我”和夥伴非常震驚,連續幾天討論,是搶劫好,還是交換麵包更好。兩人理性上認為,交換非常好,畢竟不犯法。但是,從直覺上,“我”感受到一些重要但不清楚的心理活動發生了,“我”隱隱覺得還是不應該和店老闆交換,相反該用刀子威脅他、直接將麵包搶走就是。這不僅是“我”的感覺,也是夥伴的感覺。

後來,兩人莫名其妙地再也不聯繫了。對妻子講述這件事時:

“我”說:“可是我們一直覺得這其中存著一個很大的錯誤,而且這個錯誤莫名其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一道非常黑暗的陰影……毫無疑問地我們是被詛咒了!”

“不僅你被詛咒,我覺得自己也詛咒了。”妻子說。她認為,這就是這次莫名其妙而又無比兇猛的飢餓感的源頭。要化解這種飢餓感,要化解這個詛咒,就必須去完成這個沒有完成的願望——真真正正地再去搶劫一次麵包店。

最終,新婚的兩口子開著車、拿著妻子早就準備好的面具和槍,紮紮實實去搶了一次麵包店——一個麥當勞。

村上春樹到底在說什麼啊?真是一篇怪誕的小說。

但是,前不久,忽然間彷彿徹底明白了村上春樹這個短篇小說的寓意:未被實現的願望,具有多麼強大的力量!

腦子裡蹦出這樣一句話後,感覺上,記憶中藏著的許多恍恍惚惚的事情都在剎那間得到了無比清晰的解釋。

譬如,美國男子蓋茨比是一個億萬富翁,他再次遇到前女友戴西。戴西因渴望紙醉金迷的生活,已嫁給一個紈絝子弟湯姆。湯姆的家境已沒落,而戴西也渾身上下散發著對物質生活的渴求。不過,蓋茨比仍痴迷不減,繼續狂熱地追求戴西,並用巨資資助她的家庭。然而,戴西也仍和以前一樣不在乎蓋茨比,不僅和丈夫一起利用他,甚至還參與策劃了一起車禍,害了蓋茨比的性命。

這是沒有結果的初戀留下的詛咒。對蓋茨比而言,沒有在戴西身上實現的願望,猶如一個魔咒,他似乎只有實現這個願望,這個魔咒才能解除。

這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在他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描繪的一個悲劇。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例子顯示,不曾完結的初戀是最常見的魔咒之一,令許多人為之付出巨大的精力。

這種未被實現的願望,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對此,可以用完形心理學給予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