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三章 興業、叛主(四)

    寇中已將購置房一案查得水落石出。他一如往日覬覦著總管事的位置,可貌似一切都讓成從淵愈感輕鬆,然而那個老傢伙就算滿意也從不露於外形,仍舊靜若止水,好似等待著所有機會浮出水面,終是要老練地打漁收網,這使寇中深覺無力。

    購置房的事自此不消多慮,成從淵於此也抽出身來,為葉府另謀別事。他找到葉永甲商量,一同計議當決的弊病。二人面對坐著,葉永甲拿起桌上的瓷碗,輕啜著其中的茶水,盯著木桌子的橫紋,好像在思想事情;成從淵則眯著眼睛翻看各處報上的賬簿,時而合賬默想;都沉靜得死寂。許久,葉永甲才目光聚神,開口說道:“我看這賬,發覺咱府大肆買田後,收的糧並無增多少啊……”

    “的確如此,”成從淵慢慢頷首,“不知爺對此有啥明見麼?”葉永甲往後躺在椅背上,輕輕揉著眉骨,“我看府中多招納流民,以田地租之,而流民四處流亡,無長耕之田,掌管田地便技法愚拙,難起大效,此是其一;各處田地都由府裡派人前去監督,中間多一掌管之人,難免其人中飽私囊,此是其二。這其一倒容易罷之;但其二一罷,則恐怕農人有偷閒之機,這是一大難處啊。”他隨即一言不發,重又思索起來。

    “爺思慮的是咧。”成從淵道,“周家就看咱府有這弊病,長了記性,便大僱農戶,還給月錢,人家都巴不得去周府哩。我看仿他這般,倒也可行。”葉永甲微微搖頭:“依樣畫出來的葫蘆,終歸比不上真的。”

    “爺這話說得妙,”成從淵把賬簿完全合上,語氣深沉地道:“可畫裡的葫蘆未必不如真葫蘆好看哩。”

    葉永甲條然精神起來:“成先生有什麼辦法?”

    “自然不能全搬其法,”成從淵狡黠地一笑:“相較月錢,農戶們更喜歡糧食啥的。所以咱府可以與他們相約,收糧時農戶自佔三分糧,我們佔七分;如此下來,他們為了糧食,定是賣力幹活,自然省了監管。”

    “恐怕這樣農戶們也不肯來。他們在周家拿著定了的月銀,可保久無變故;而我府一旦立此法,若遇旱年,農人必顆粒無收。成先生估量估量,他們何苦來我府受這風險呢?”

    成從淵一時語塞,半天不知從何談起,便蹙眉深思著。

    葉永甲抿了一口茶,繼續說道:“成先生的法子很妙,但有欠考慮之處。我看可於此制之上撥發月銀,不需多給,僅保那些農戶活命便足矣了。若他們不想苦貧,則多求收成。這般沒了風險,他們又出了力,成先生以為何如?”

    成從淵頗為欣賞地瞅了他一眼,然後發出爽朗地笑聲:“想不到爺比俺還高上一籌!這幾年過來長見識哩!”

    葉永甲只是回以微笑,說了句“過譽”,頓了一下,便又將話頭一轉:“成先生這兩天可有老爺的消息?”

    成從淵略一沉吟,眉頭緊鎖,“消息有不少,但都不是好事。”說著,他走到桌前,一隻手扶著桌子,

    “近來柳鎮年那邊的人已經發起了彈劾的攻勢,但才有零散的幾個人上書,暫時還沒有倒臺的預兆;可派去的人說,柳鎮年正準備湊合一幫人聯名上奏,那時候就進退維谷了……”葉永甲平靜地聽,面容看不出非常焦慮。成從淵看了他一眼,復嘆息道:“老爺雖然對某些人有時會耍些心眼,但是個秉性剛直的人。朝廷裡的事他不一定能處理好,面對這種事,恐怕還會弄得更糟。要不是家中老夫人久患大病,需要我來鎮住府裡局面,我真想趕到老爺那去哩!”

    “是啊,想到我母親秋後以來病情便急轉直下,真是內憂外患。”葉永甲嘆息著摩挲眉骨。“對此,無能為力,”成從淵望向窗外,“先把周敬十的案子了結,這是當下要緊的事。”

    “派誰去審?”葉永甲暫且放下憂思,問道。

    “寇中。”成從淵閃出一絲微笑。

    幾個奴才在前面開路,移開堆積在雜物房門前的柴火,伸手打開門鎖,便站立在門兩側,直視著趕來的寇中。“您進去吧。”一個奴才上前恭敬地道。寇中一擺手,並不回答,徑直走進房內。裡面幾乎空無一物,地面上生了層厚灰,用腳一蹬,能使其在空中揚起,甚至迷了人的眼睛。周敬十被幾捆柴火圍著,他坐在最中間,衣服髒得不見原來的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