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章 止險、牽掣(四)

    他的生死或許最終無法由自己定奪,而聲譽及抱負等一切能證明他的志節的東西也全憑盧德光掌控。傀儡的高風亮節抑或嚴酷歹毒都要經過那近乎透明的線許可,才能展現於人。當自己代替操縱者沾滿了骯髒的印跡後,便會被以一個善良且偉大的藉口‘處死’,而人們絕不會對定義善良者質問,只會把呈現的罪惡引以為戒,至於能使人悟出怎麼膚淺的良知來,應該還不如深沉的罪惡好些。

    而葉永甲面前此人,何嘗沒伴隨著這樣的思考呢?他凝視著此人,西華縣知縣。

    “同知大人,這是本縣的知縣,姓吳,名仁運,字義昌。”旁邊的主簿稟道。

    “吳知縣,我這次來是奉盧大人的命,準備新選趙授出任縣丞。”葉永甲道。

    吳仁運面容嚴肅,並不拱手聽命:“這西華乃兵馬要地,巡檢、都監皆在此設,葉同知今日派一位名不見經傳之人物,恐怕不甚謹慎!”

    葉永甲笑了笑:“我就知道吳知縣會生疑。”他擺手示意寇中,寇中遂從懷裡掣出一張單來,明寫著趙授中了舉人。吳仁運拿來過目,確是貢院的樣式,分毫不差。

    “那……新縣丞什麼時候到?”

    “須得十天。”

    吳知縣點點頭,又問:“聽說葉同知道上遭了賊,午飯沒顧上吃,不知可在縣內休息一陣?待精神足後,再走不遲。”

    “那就多謝了。”葉永甲站起身作揖道。

    “來人!在議事堂這裡擺上酒肉,以慰勞同知大人。”

    幾個人將桌子擺到堂正中間,把上面的文書收拾乾淨,便等著酒菜上桌;這期間,葉永甲和吳知縣聊得起興,說話也都投合。

    “葉同知是哪裡人?”吳仁運動起筷子,問道。

    “我是山東濟南府人氏,本是在京任職,因家中變故,丟了官;後來得以昭雪,才來陳州當了通判。”葉永甲順便飲了盞酒,粗略地回憶道。

    “同知大人運氣還算好的。在下成都府人氏,少時喪父,只能由母親供我讀書;因家境貧寒,鄉里父老都不太願與我家說話,故也不相助;憑我將吃飯的錢都拿來買書,每日就喝些粥湯,沒米吃就煮樹葉樹枝杈這些物件做湯,日夜賣命的苦讀,才搏了個舉人,當了進士。”吳知縣一說到此就回想起來似的,飯都沒胃口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