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一)

    葉永甲聽罷,卻只笑了一下,不置可否,轉而反問他道:“在先生看來,做到何等地步才算退縮?”

    “抱歉,他到底是您的老師,我實不該說這些的,讓您難堪了。”夏元龍欠身答道。

    “這和他的身份無關,我只是在問你。”葉永甲的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他。

    夏元龍頓時收斂了笑容,表情嚴肅:“夏某認為,凡是不敢迎難而上、心懷躊躇者,則皆視為懦弱之輩,此等人不足與之議事。”

    “他們也並非草木,而是活生生的人。自有喜怒哀樂,太正常不過了。衛先生是這天底下第一個喊出新政的人,他縱沒功勞,亦有苦勞吧?固然,他有一定的缺陷,可你們想清楚,當初是誰給了人們希望的。”

    夏元龍不以為然,冷笑道:“人不能總活在過去。改革只講大義,不講情分。”

    “那這所謂‘大義’,便是裹挾著別人的命運,去搏一個青史留名嗎?若是如此,我情願它失敗。”葉永甲的語氣亦像寒風一般冰冷。

    夏元龍沒想到他會如此不留情面的反駁,先是一愣,遂又輕鬆地笑了幾聲:“在下不指望什麼青史留名,也許盟裡有些人這麼想,甚至這麼做了,但就論我本人的話,所行所言,問心無愧。”

    葉永甲見與其觀點不合,便回頭看了眼洋鍾,起身行禮道:“夏先生所言俱有道理,然終與葉某並非同路之人。可晚輩深敬先生之才,必為竭力搭救在獄義士。時辰不早了,我也得先去了解一下情況,早日辦成此事。”

    “那我也不耽誤您的時間了,告辭。”夏元龍回了禮,即揮開衣袖,悻悻而去。

    之後,葉永甲果去監牢看望了那幾位被捕百姓,還有白、孟二位參事,得知其罪名無非是‘宣揚邪說’,本無確鑿之理,便上書力陳無罪,請萬和順立將被捕犯人釋放,以安民心。

    萬和順見信,著實焦頭爛額起來。畢竟自己抓人只是殺雞儆猴,向百姓顯顯威風而已,罪名是強行按上的,卻論不及一點證據。如今葉永甲極力懇求,又沒有回絕的底氣,心中犯起了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