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

    “什麼?叫我去請他?”晏溫不解地扭過頭來,看著弟弟晏良。

    “這是柳相的吩咐,叫您去和鈕遠說這件事。”晏良也不好妄加指摘,只得如實回答。

    晏溫一臉鬱悶地嘆了口氣:“他想進中書省很久了,如今如願以償,真個是小人得志了……恐怕對我日後要做的事極為不利。”

    “嗯,大哥原先在將軍府的時候,就被這廝壓著一頭;結果您到了宰輔的位置,他還呆在府裡面作長史,怨氣攢下不少,自然把我們恨得牙癢癢。”晏良冷笑道。

    “不,”晏溫向弟弟擺了擺手,“這不是根本原因,他的心胸倒不至於如此不堪。政見上的矛盾更多些。可問題就出在這兒,一旦不遂他的願,他就明裡暗裡使著絆子,眼裡不能容人。所以……我才頗為擔心。”

    “省裡的人可知道這次調動?”晏良決定避開先前的話題。

    “我僅僅和立慎提了一嘴,便沒心情說了。”他無奈地揉著太陽穴。

    “既然您對他有這麼大的意見,不如讓兄弟替你去,反正柳公也不是逼迫大哥。”晏良勸道。

    “縱算如此,我在這個位置上,豈能這般不顧大局?”晏溫語重心長地說,“我若不能把上下團結起來,反而繼續置氣的話,咱們這一夥人就有蕭牆之禍。此乃頭等重的大事,至於我後面要做的,留在後面說罷。”

    “愚弟明白了。”晏良雖然不再爭辯,但卻略有不甘:畢竟他所謂‘後面要做的事’,是兄弟二人心中最崇高的理想。

    將軍府裡已經很久沒有柳鎮年的足跡了。自從這位將軍涉足了官場之後,便逐漸在中書省議事;如今又封了相,便更加踏實地住入相府了。當然,柳鎮年並非薄情寡義之人,常想著為昔日的戰友尋找出山的機會。尤其是鈕遠,儘管他已不再擁有謀主的地位,但其人在治軍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確實可以教導一下欠缺經驗的葉永甲,保證兵部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