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三)

    葉永甲果斷地上了一封奏書。這是鈕遠都沒有料到的,他本以為還要耽擱幾日,可如今只能倉促應對了。

    柳鎮年召了他去,問其於此事上可有見解,鈕遠便答:“兵部改革的話是下官提出的,只未想葉侍郎意志這般堅決,早早上了奏本。我一直認為,軍事實乃立國之本,若連最精銳的邊師都如此落魄,那麼何以震懾亂賊,維持住天下的太平安定?這不僅關乎外事,也與國內息息相關啊。”

    柳鎮年把眉毛一擰,左手將腰間的劍柄扳來扳去。

    “這不過是您一句話的事,下官也做不了主……”鈕遠已在暗示他,該儘快做出決定了。

    可柳鎮年卻在此時遲遲不語。他正是靠著這些武人登上相位的,邊關守將們無不與自己枝附葉連,是柳黨最為倚重的一環。若拿他們開刀,無異於剜身上的肉。

    但他張眼一瞧那奏書上驚心觸目的‘三十餘戰敗績’,便又有了猶豫——如此深入骨髓的頑疾,似乎除了以壯士斷腕的方式解決,別無他法。

    柳鎮年帶著幾許擔憂,最終不情不願地答應了:“那就准許你搞這個改革罷。雖然如此,但切記不要太過急躁,朝議一旦失控,連我也無能為力了。”

    鈕遠叩頭道:“自古變法皆有莫大阻力,在下受柳公知遇之恩,誓當赴湯蹈火,必然要有這個覺悟!”

    “這樣最好。說說,你開頭想怎麼辦?”柳鎮年還未從鬱悶中走出來,已無心再聽他說這些話。

    “在下去訪兵部時,介大人一直對改革不甚認可。他的道理,無非是在下並非目睹,何以斷言?故唯有親自去邊關走一趟,考察其實,方能堵住諸臣的嘴。”

    “你不會打算自己去吧?”

    “不,我心中早有了一個人選,”鈕遠說著,把指頭向那奏書上一點,“他,可以擔當重任,代某出巡宣化。”

    “葉永甲嗎……”柳鎮年的目光逐漸凝重。

    在柳鎮年的命令下,中書省開始討論這所謂‘派官巡邊’的問題。葉永甲此舉在朝野中掀起軒然大波,儘管是經當朝宰相的授意,但大家憤怒的心情無法平復,紛紛聚集在議事堂周圍,向來往的省臣高聲切諫,深言‘巡邊無益,空費國帑,葉永甲妖言惑眾,不足採信’。晏溫僅在一日就收到了堆積如山的上書,他卻不以為意,和洪立慎等說:“無論何人的本,都一概交上東宮,供太子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