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十九章 巧議、化爭(四)

    葉永甲不知他為何這般著急,雖然納罕,但也不打算去深究,徑直走出了中書省,準備回衙門休息。

    他將將走到一段較窄的甬道上,就見到一人站在前面的岔路口上,朝自己這裡望了望後,迎面走來;待離得近了,才認得是陳同袍,連忙行禮。

    “我聽說葉大人剛剛議完了一樁大事,不知結果如何?”陳同袍答了禮,笑問。

    葉永甲許久都沒同他說過話了,見他忽如此殷勤,甚覺詭異,微微皺了幾下眉頭,然後說道:“勞煩陳侍郎關心,議的是賠款的事宜。十萬兩之數雖不能盡數免除,亦降至三萬兩了。算是為國家稍紓時難吧。”

    陳同袍竟然不喜,反而向天哀嘆:“廷龍此舉非救國也,是誤國也!”

    葉永甲身子一震,登時橫眼看著他:“什麼意思?”

    “賢弟有治國安邦之能,然而委身於人下,怎得施展?”陳同袍痛心疾首地說,“像這般循規蹈矩地做事,只是為奉相擺平爭議,使之東山再起而已。他為人剛愎自用,一旦得勢,必不顧眾人切諫,繼續行著這些弊政,豈不是於國不利!”

    葉永甲聽罷,趕忙把胳膊抬起來,想要朝他擺手;但又猶豫地放了回去,不吭一聲。

    “你我相識多年矣,陳某深明賢弟的為人,是絕不肯與奸人同流合汙的。所以陳某要冒著莫大的風險,來勸葉大人!如果大人還念著鈕公之恩,視我為敵的話,我也心甘情願地被您告發,褫官赴死!”

    葉永甲又遲疑地望了他一眼,兩隻垂下去的手卻直捏著袖口的一角。他轉過身去,面對著一堵脫了一截顏色的牆壁:“他對我沒什麼恩,我也不必念他……但為了給此人下絆子,就攪亂整個朝政,這樣太不負責任了。我可不願聽什麼‘長痛不如短痛’的話。”

    陳同袍愣了片刻,方才輕抬腳步,繞到他的一旁:“這話您不愛聽,可確實是這個道理。我們都知道沿海的百姓到底受了何等苦難,難道您忍心看著他們再受一遍罪?不過我也知道,此事還牽扯著柳相,會把他老人家拖下水的。畢竟他是您的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