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才小喬 作品

第212章 人生,要保持內心清靜

    真正的安寧,不是遠離喧囂,而是在心裡修籬種菊。心靜,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人若心靜如水,就會處事淡然,遇事坦然,這才是對生活最好的態度。人的心像明鏡一樣,本來充滿著光明,只是因為外在的汙染而變暗。然而,光明本身並未消失,只不過少了擦拭而已。把你的心放明亮點吧,試著把心靜下來,寧可糟心,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抱怨!

    心靜,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樣子。怎樣才能做到內心清靜呢?佛家講“隨緣”,就是要時刻保持平常心,隨緣歡喜,隨遇而安。人啊,只要活著,就會有意念,就會有慾望,但是,我們面對這些慾望的時候,要能夠控制一個合適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一切隨緣,如果如願以償,就要好好珍惜,如果事與願違,就不要一味地去妄求。只有這樣,才能時刻保持內心的清靜。

    人啊,剋制浮躁,唯有靜心。我們的內心之所以不平靜,並不是來自環境,而是來自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只是因為被外物所影響,沒有安住,定住,穩住。只要我們讓自己的心不動,安如磐石,就不會被凡塵俗世的瑣事所困擾,更不會帶著不好的情緒去為人處事,這樣,你還怕自己的心不會清靜嗎?

    人啊,心靜則智生,心亂則愚起。縱觀人的一生,不是在愁中,即是在病中,一直為外物所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人們似乎早已拋棄平淡而安靜地生活,反而沉溺於表面的富足和繁榮中無法自拔。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太貪心,人的慾望過多,反而會失去應有的快樂。只有擺脫貪慾,才能保持內心的寧靜;只有內心恬淡清靜了,才能找到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妄念紛紛總是魔,內心清淨即是佛。心靜,就要少一點慾望,多一點理智。老子曰:“少則得,多則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道家的哲學是靜心的哲學,是減法的哲學。作為人,就應該及時清空心靈,不要讓過多的慾望佔據內心,要保持內心澄明。人生是一門哲學,有些時候,多一點不一定好,少一點不一定壞,要學會得失隨緣,隨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