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米 作品

第782章 酸棗會盟英雄集結(十)

    經歷過如此之多的篡位之後,趙匡胤意識到武人勢大才是其中的關鍵。

    於是,趙匡胤為了徹底結束武人亂政的局面,保持軍隊的長期穩定。玩了一招杯酒釋兵權,將軍權收歸中央,藩鎮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隨後,趙匡胤又永久性的改變了禁軍制度。

    後周時期,禁軍核心已經被拆分為侍衛司和殿前司,趙匡胤下手更狠,直接將侍衛司拆分為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這樣禁軍就割裂為不相統屬的三部分,變成了“三衙”。

    但這樣做趙匡胤還不放心,他又進一步降低了三衙長官的品級。像殿前都點檢、侍衛司都指揮使這樣高級別的官職都空著不任命,三衙最高領導至多是從二品,甚至是四品官、五品官,畢竟級別低一些的人會更加的聽話。

    可趙匡胤心裡還是不踏實,還要再分權。三衙裡有好多高級將領,趙匡胤刻意抹平他們之間的權位差距,讓他們彼此牽制,防止三衙長官一家獨大。

    此後,趙匡胤又讓樞密院與三衙一起統帥禁軍。樞密院的長官叫樞密使,一般由文官擔任。禁軍的領導權在樞密院和三衙之間做了分割。三衙有管理權,樞密院有調度權。

    按後來李綱的說法,就是“兵符出於密院,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

    可是趙匡胤仍然不放心,他認為一個將領長期帶領某支軍隊,那麼將士之間就會有某種感情聯繫,這對作戰當然有幫助,但也帶來造反的可能!

    所以趙匡胤又推行了“更戍制”。趙匡胤規定禁軍在一個地方駐紮不能超過三年,往往一兩年一換防。而且除了極個別例外,全體禁軍都要參加輪換。

    司馬光誇獎這種制度,說它能讓士兵“均勞逸、知艱難、識戰鬥、習山川”。士兵可能確實藉機領略了祖國的大好風光,熟悉了不少山川,但問題是他們不太熟悉自己的將領。

    這樣當然也有好處,守邊大將手下的軍隊雖然不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