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命不易 作品

第984章 下有對策


                 劉學民笑著搖了搖頭:“這種事情肯定是不會見於文件的,那不是留著把柄讓人去舉報嗎?我瞭解到的,算是一種私下的默認吧。比方說一個項目要招標了,先不正式發標,而是向社會發佈一個通知,讓意向企業報名。如果有外地企業,那就私下裡讓他們過來談話,暗示如果中標,必須馬上在當地設立分公司。如果你不答應,說句實話,是不可能中到標的。所以其實這一步基本上就定好了承攬企業。那些企業中標後,肯定也不敢跟政府對著幹,反正怎麼都是交稅,實在不行就留在當地了。”

  “企業不會有意見?總部當地的政府不會有意見?”林方政問。

  劉學民說:“肯定有意見的。有的政府很強硬,你不同意就別想拿項目。有的政府稍微人性一點,為了安撫企業,會通過政策獎勵措施,按比例返還一部分稅收給企業。能交更少的稅,企業也就不會有意見了,還鼓勵了他們的積極性,指不定哪天就把總部遷過來了呢。至於總部所在地的政府,毫無疑問是有意見的,那又怎麼樣呢?是企業自願在當地設立分公司的,再說了,他們指不定乾的比這更過分呢。”

  好傢伙,這裡面的條條道道這麼多。見微知著,從這裡可以看出,各地方政府為了爭奪稅源,也是卷得很。光有政策獎勵還不夠,必須得有政策威逼才行。手段花樣層出不窮,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啊。

  也不能怪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就擺在那,你不這麼幹,就過不了關。況且就算違規被發現了,也無非就是通報一下,糾正改過,和政績前途比起來,算不得什麼了。

  只是,林方政疑惑得很,既然有不少地方都這麼幹,為什麼朗新這麼老實,眼睜睜看著稅費流失而無動於衷呢?

  “這件事,你們從沒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林方政問。

  “哪裡沒有,年年都報告啊。”劉學民十分無奈,又諱莫如深道,“只是,我們縣外地建安企業比較特殊,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陵州客商那裡,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