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人造器官

心臟搭橋、心臟支架等介入治療也有著眾多的人群。

可無論是哪種手段,理論上也就是儘可能的延續患者的生命,之所以心臟置換手術少,那是因為手術難度以及手術效果還有匹配的心源等各種綜合問題。

同樣的,全球腎病患者8.5億!

每十人中就有一個。

但因為腎臟的代償功能強,所以早期階段的時候通常沒什麼體現和反應,顯得很正常,可一旦開始出現明顯症狀的時候大多就已經是遲了。

同樣的是腎臟的損傷也幾乎可以看做很難逆轉的,大多數時候都會慢慢的惡化下去。

如果保養好和習慣好可能終身都感受不到,但如果受到了生活習慣、飲食規律和藥物的刺激,快的話可能一年內就能直接到腎衰乃至於尿毒症的階段。

從而需要靠著透析來不斷延續生命,等待著匹配的腎源。

而器官移植雖然是能夠延續患者生命,但終身服藥還有後續的一些問題,導致這種實體器官移植的效果遠遠達不到造血幹細胞移植的程度。

很多患者咬牙傾家蕩產的完成了器官移植,可後續卻負擔不起持續的藥費,從而導致移植器官的排異乃至於全身的問題。

可以說這些患者是平日裡很少被關注過的沉默群體,但卻是相當艱難的一個群體。

王易最初是想要通過幹細胞培育修復的機制,配合魔力培養基來完成心肌細胞的修復。

畢竟自己的先天器官才是最好的。

但最終還是發現了這其中的難度,不是不能做到,而是花費的時間、精力都太大,真的出來也只能服務極少數有錢人,不可能普及。

所以他在完成了自我心臟的強化之後,就沒有再深入下去,轉向了人造器官方向。

結合現在人造器官的諸多原理,還有人體本身的一些機制,最終採取了一種折中的植入型代償人造器官!

對於普通患者可以通過手腕的血管以及輸尿管配合胸腔窺鏡和腹腔鏡進入到兩個器官,隨後開始將壓縮好的人造器官本身放出,最後撐開。

兩種器官都特地被製作成了‘網狀’結構,靠著ag-ni-ti合金的記憶特性,抵達目標後‘復原’,隨後開始運作。

電機小型化,電池‘長條’化,採用雙電池模式。

會分別在胸口與腹部連上一條金屬貼片,靠著電池的超大容量,定期確保充電就行了。

儘可能的降低了對生活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