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越嶽 作品

第278章:十七座貞節牌坊

    歷史上的弘治皇帝,德行上確實值得稱讚,勤政方面不算崇禎的話,也算是大明最後一個勤政的皇帝。

    史書上對他的評價也非常的高,將其執政期間稱作是弘治中興。

    只不過有一個記載很令人商榷,這個記載就是大明的戶數和人口數。

    據《明實錄》的記載,明初人口增長,到永樂元年、永樂十年,分別達到6600萬和6500萬。

    此後便是一路走跌,直到成化年間,文人口中的昏君朱見深登基,面對土木堡之變造成的後續影響。

    他頂著百萬流民的爛攤子,硬是使得大明人口又暴漲到了6000萬。

    到成化十五年,此時大明人口的人口,是明實錄記載中的巔峰,整整達到了7100萬。

    可是一代明君、中興之主弘治皇帝當政期間,人口居然暴跌到了5000萬。

    從力行的改革來看,弘治年間基本沒有改革,還不如朱厚照當權期間,進行的改革措施多。

    所以弘治皇帝是真正的守成之君,沒有太大的動作,勤修內政和私德,在士大夫眼中,這似乎就是完美的帝王。

    可惜這位完美的帝王,真論起功績來說,絕對比不上一代昏君朱見深。

    ……

    三天後,東秦使團在登州海陽登岸,在進行通報之後,便在王珩的接待下,經各處驛站往京師而去。

    不過一天的時間,阿信和張三風,就通過在馬車的觀察,發現此時的明國山東,雖然有高大富庶、人口眾多的城池,可鄉野之間卻隨處可見骨瘦如柴的貧民,這些人就如同剛到隔離區的災民一般。

    他們看見了官家的馬車,一個個嚇得跪在道路兩旁,等著這些官家先過。

    這件小事讓阿信格外留意,他立馬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明國的官,決計不可能取信於百姓!

    在東秦的官吏教育中,最多的就是要求他們,必須去了解老百姓想的什麼,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

    如此對比之下,阿信可以保證,明國的官,絕對動員不起龐大的民力!

    又走一天後,王珩又在一個叫曲阜的地方,請東秦使團等候了半天,說是他們要去祭拜孔子。

    阿信和張三風通過邱睿才的講解後,才明白曲阜是個什麼地方。也明白了王珩和馬文升,為何要藉機去祭拜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