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越嶽 作品

第483章:爭奪道統的王大爺

    貴陽,龍場驛。

    貴州冬末的天氣極其陰寒,一場場凍雨落下,使得樹葉間都掛上冰稜。

    道路上也積雪數尺,人畜幾乎不得通行,就連山間的一條小溪,也在這種寒冷中被凍的斷流。

    根據記載,自永樂年間之後,大明的平均氣溫就一路下降,到正德年間算是一個低谷。

    等到嘉靖上臺後,氣溫才逐漸的上升,不過最高的年份,比兩宋平均最低的年份還要低!

    這也是為什麼,明朝很難佔住河套地區的原因之一,不僅佔不住河套,對西域也很難施加更強大的影響力。

    氣候一直是農耕封建王朝的命運之一,強盛的漢唐,都是氣候相對更加暖和的時期。

    暖和的氣候,不僅適合農耕,更適合各種生產活動。

    王陽明的講學,就在這種嚴寒中被迫中斷,他自己也在貴州愁煞人的凍雨中,再度犯病了。

    好在他名頭響,已經收了不少弟子,加上同當地苗人的關係也不錯,所以已經搬家。

    一開始他住的是小溶洞,據說他經常在裡頭推演《易經》,故而小溶洞被他命名為“玩易窩”。

    龍崗山上還有個大溶洞,王陽明將其命名為“陽明小洞天”。

    他現在住的叫做叫做“何陋軒”,是苗人幫他修建的幾件茅草房,是他的臥室、書房和教室。

    此時此刻,茅草屋裡的火塘燒的旺旺的,由於沒有太好的排煙條件,也弄不到爐子,所以只得開個窗戶出煙。

    王陽明裹著厚厚的被子,就在火塘旁,翻閱著一些書信和書籍。

    自從華容一別,他就同劉大夏有書信往來,一邊交流著各自的學問,一邊過問些黥事。

    今日他就看到一份黥人華夏日報的報紙,上頭有篇文章叫做《積極落實‘廢兩改元’政策,保證國民經濟不會出現通脹性風險》。

    這篇文章記載的是東秦發行銀幣一事,王陽明耐心的看完,發覺銀幣一事,可能是黥人為了更加便捷商貿。

    他澹澹一笑,又拿起劉大夏的信,最近一年內,劉大夏對王陽明的學問,十分的上心和熱衷。

    作為老黥事,劉大夏自然看出,王明明對《顏政哲學》的借鑑之處,只是巧妙之處在於,王明陽用傳統理學,融合新創之心學,居然將《顏政哲學》中一些精華,融會貫通進了“儒釋道”這套學問之中。

    這太了不起了!尤其是經世致用,實事求是,學以致用,濟世救民,以及‘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核心,更是讓劉大夏如飲美酒!

    他驚訝的發現,王陽明這套學說,居然能同“隨時因革”論起恰到好處的呼應。

    所以這兩年多的時間裡,劉大夏已經將王陽明引為知己。

    這封信同樣在讓王陽明答疑解惑,並且委婉的提出,想要讓王陽明,一起為變法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