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 作品

第138章 第 138 章

    第138章(我要把天戳一個窟窿)

    這一年,各大高校可以自由競選人大代表,而北大作為一個單獨的選區,擁有了幾個競選名額,這麼一來,歷經風雲的北大三角地,一下子炸開了花。

    最初的時候,其實沒有人在意,以為所謂的競選,不過是老套路罷了,但是很快,就有幾位年輕學生站出來自薦,他們在三角地發表慷慨陳詞,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他們貼了競選宣言,文采飛揚,氣勢如虹。

    眾學子心潮澎湃,一時之間熱潮滾動,整個北大沸騰起來。

    就連學校領導也大力支持,為學子選民們提供漿糊紙筆,還會開放教學樓和大禮堂來供他們作為競選講壇。

    而就在這轟轟烈烈的競選中,一位女學生競選者破空而出,這是一位中文系的學子,是這次競選中唯一的女性競選者,提出了女性和社會生活的話題,也提出了“男性雄化女性雌化”的社會問題。

    這位北大才女一出現,便在北大掀起了風浪,大家組成競選班子、演講競選綱領、回答選民問題、拉票,把這場競選推向了最高潮。

    競選者意識道女性選票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女性問題的備受關注,其他幾個男性競選者紛紛投入其中,其中一位競選者還寫了一篇長文講述自己和女朋友的感情,並開始關注女性社會問題。

    林望舒的宿舍裡,陳六芽胡楊幾個,也都激動得參與其中。

    “她說得太好了,我們女性被歌頌被賦予婦女美德,可在現實生活中,卻被壓制,不能出頭,成為弱勢群體!”

    “沒有現代化的女性,就不會有現代化的社會和民族!這話說得對!”

    大家議論紛紛的,表示女性一定要團結起來。

    陳六芽更是激動:“我們女性能容忍男性的標新立異,並且對此毫無異議!可是在我們女性內部,誰如果出人頭地,便會遭到排斥,我們首先要克服這種自我壓抑和自我排斥!”

    胡楊想起冒箐箐:“她的行為,就是一種內部的排斥和鬥爭!她嫉妒望舒,望舒一直在幫我們,用她的見識來幫我們提升,可她一直針對望舒,她就是在我們之中進行了內部排斥!”

    陳六芽想想這事:“你說她好好的幹嘛非要眼饞望舒的愛人,這就是見不得人好吧,或者覺得不服氣,就是想搶別人的東西?這不是內部自我排斥是什麼?”

    蘇方紅同意:“幸好她已經去美國了,讓她去和美國女性排斥壓抑吧!”

    大家激情昂揚,都表示要去給那位女競選者拉票,並告訴林望舒:“你也得趕緊給她投票,我們的票已經要落後了,趕緊想辦法拉票!必須把我們所有女同胞的票全都集中投向她!”

    林望舒自然趕緊交出選票,不僅如此,還幫著拉了關係不錯的其它專業一起投票。

    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歷史,她不可能參與,但她能投出自己神聖的一票!

    而就在大家忙著競選的時候,林望舒多少有些野心勃勃,她想再試試別的。

    她最大的優勢是,知道前世的一些事情,也知道這一輩子許多發展的一些弊端,而且她還有陸殿卿幫自己,弄到一些國外的資料,這就讓她的視野擁有了同齡年輕學子甚至那些物理研究者所不具備的視角。

    她的下一個目標,則是盯上了楊先生的規範場理論。

    所謂的規範場理論,其實是講在任何的時空點位上,容許相位變換的情況下,是遵循了對稱變換的,也就是說不同時空點之間的相位變換必定聯繫在一起,這個工作必須有場來執行。

    從七十年代以來,這個理論在國際上已經很受重視,規範場論是粒子物理的基石,可以說,這就是微觀世界的“牛頓三大定律”了。

    但是在國內,物理學的研究是封閉的,所有的人都侷限在層子模型,沒有人走出去。

    當然,林望舒可以得到的信息,自然也有別的研究者心知肚明,但是依然沒有人提出來,因為國內的研究很封閉,不但封閉,而且是壟斷的,是侷限於權威的。

    任何人一旦走出層子模型的領域,就會受到排擠,會被打壓,這樣的話,國內的研究便滯留在層子模型層面,被束縛住了。

    一直再過若干年,國際之間學術交流更為頻繁起來,國內的藩籬才被打破,大家才恍然,原來在國際上,規範場理論竟然這麼重要了。

    後人評價起來層子模型,不無遺憾,如果層子模型不是走錯了方向,也許就能取代後來國外研究的夸克模型了。

    可惜的是,國內層子模型錯失了機會,因為封鎖排斥,沒有和規範場理論的結合,也就沒有了正確的動力學互作用機制,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公認的標誌性成果。

    這可以說是中國物理研究的一大遺憾了。

    席銘先生提起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曾經非常遺恨地說,在另一個可能的走向下,中國物理學家完全可能贏得更多榮譽。

    這是一句痛心疾首的話,可惜潑掉的牛奶永遠無法挽回,中國物理學家錯過的光陰並不會回來。

    林望舒野心勃勃,她只覺得這是一塊蛋糕,是可以用來投機取巧的蛋糕,如果自己能提前打破國內層子模型的封鎖,既能讓國內的研究轉向正確的方向,她自己也能獲得超脫於一個普通學生的關注和威望了。